中國(guó)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huì)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guó)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yè)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fēng)采   中醫(yī)文獻(xiàn)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jí)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diǎn) ·陰陽(yáng)學(xué)說(shuō)
·五行學(xué)說(shuō)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wèn)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rèn)識(shí)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dǎo)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bǔ)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fēng) 祛風(fēng)濕
止咳化痰平喘


  中醫(yī)文化

《外臺(tái)秘要》卷第七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病源》心疝者,由陰氣積于內(nèi),寒氣不散,上沖于心,故使心痛,謂之心疝也。其痛也,或如錐刀所刺,或四肢逆冷,或唇口變青,皆其候也。(出第二十卷中)
  《范汪》療心疝復(fù)繞臍痛,上支脅,心下痛方。
  芍藥 桔梗 細(xì)辛 蜀椒(汗) 桂心 干姜(各三分) 附子(一分炮)
  上七味,末之,合蜜和為丸如梧子。服七丸,以酒下,日二服。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等。
  又療三十年心疝神方
  真射 (釅好者) 新好茱萸(一名殺子)
  上二味等分,搗篩,蜜和丸。服如麻子二丸,日三。藥勢(shì)盡,乃熱食良,已用得瘥。(劉國(guó)英所秘)又主心疝方
  灸兩足大指甲寅之際、甲寅各半炷,隨年壯,良。(通按,寅當(dāng)作肉)又心疝發(fā)時(shí),心腹痛欲死方。
  灸足心,及足大指甲后橫理節(jié)上,及大指岐間白黑肉際百壯則止。足心者,在足下,偏近大指本節(jié)際,不當(dāng)足心中央也。(并出第十八卷中。通按,足心在足下近大指本節(jié),即涌泉穴也)
 
  《病源》心痛者,由風(fēng)冷邪氣乘于心也,其痛發(fā)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者。心為諸臟主而藏神,其正經(jīng)不可傷,傷之而痛,為真心痛,朝發(fā)夕死,夕發(fā)朝死。心有支別之絡(luò)脈,其為風(fēng)冷所乘,不傷于正經(jīng)者,亦令心痛,則乍間乍甚,故成疹不死。
  又心為火,與諸陽(yáng)會(huì)合,而手少陰心之經(jīng)也,若諸陽(yáng)氣虛,少陰之經(jīng)氣逆,謂之陽(yáng)虛陰厥,亦令心痛,其痛引喉是也。
  又諸臟虛受病,氣乘于心者,亦令心痛,則心下急痛,謂之脾心痛也;足太陰為脾之經(jīng),與胃合,足陽(yáng)明為胃之經(jīng),氣虛逆乘心而痛,其狀腹脹歸于心而痛甚,謂之胃心痛也;腎之經(jīng),足少陰是也,與膀胱合,膀胱之經(jīng),足太陽(yáng)是也,此二經(jīng)俱虛而逆,逆氣乘心而痛者,其狀下重不自收持,苦泄寒中,為腎心痛也。
  診其心脈急者,為心痛引背,食不下。
  寸口脈沉緊,苦心下有寒時(shí)痛。
  關(guān)上脈緊,心下苦痛。
  左手寸口脈沉則為陰,陰絕者,無(wú)心脈也,苦心下毒痛。(出第十六卷中)
  《備急》療心痛方
  桂心末,溫酒服方寸匕,須臾六七服。干姜依上法服之亦佳。忌生蔥。(文仲、《集驗(yàn)》、《肘后》同,出第一卷中)
  《延年》療心痛。茱萸丸方。
  吳茱萸(一兩半) 干姜(一兩半) 桂心(一兩) 白術(shù)(二兩) 人參(一兩) 橘皮(一兩) 附子(一兩半炮) 蜀椒(一兩出汗) 甘草(一兩炙) 黃芩(一兩) 當(dāng)歸(一兩)
  上十一味,搗篩為散,蜜丸。一服五丸如梧子大,日三服,稍加至十五丸。忌豬肉、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藥盡更合,酒飲無(wú)拘,食前后任意。(《肘后》有桔梗一兩,出第十五卷中)
  《救急》療心痛方
  取驢糞絞取汁五六合,及熱頓服,立瘥。(《肘后》同)
  又方:東引桃枝一握,切,以酒一升,煎取半升。頓服,大效。(《肘后》同,出第八卷中)
  《必效》療心痛方
  當(dāng)歸末,酒服方寸匕,頻服。(《備急》、文仲同)
  又方:生油半合,溫服,瘥。(《肘后》、《備急》、張文仲同,并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心痛。黃連湯方。
  黃連(八兩)
  上一物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絞去滓,適寒溫,飲五合,日三。忌豬肉、冷水。(《肘后》、《范汪》同,出第八卷中)
 
  《廣濟(jì)》療九種心痛,蛔蟲冷氣,先從兩肋,胸背撮痛,欲變吐。當(dāng)歸鶴虱散方。
  當(dāng)歸(八分) 鶴虱(八分) 橘皮(六分) 人參(六分) 檳榔(十二分) 枳實(shí)(六分炙)
  上八味,搗篩為散。空腹煮姜棗飲服方寸匕,日二服,漸漸加至一匕半,不利。忌生蔥、生冷物、油膩、粘食。(出第四卷中)
  《千金》療九種心痛,一蟲心痛,二注心痛,三氣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飲心痛,七冷心痛,八熱心痛,九去來(lái)心痛,悉主之。并療冷沖上氣,落馬墮車。附子丸方。
  附子(一兩炮) 巴豆仁(一兩去心、皮,熬) 人參(一兩) 生野狼毒(一兩炙令極香)食茱萸(一兩) 干姜(一兩)
  上六味,搗末,蜜和?崭狗缥嘧尤瑁蝗找环,弱者二丸。卒中惡心痛,口不能言,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者,亦服之,好好將息,神效。忌野豬肉、蘆筍。(《必效》、《經(jīng)心錄》同)又療九種心痛方
  取當(dāng)太歲上新生槐枝一握,去兩頭。水三升,煮一升,頓服之。(并出第十三卷中)
 
  《廣濟(jì)》療諸蟲心痛,無(wú)問(wèn)冷熱蛔蟲心痛。檳榔鶴虱散方。
  當(dāng)歸 桔梗 芍藥 橘皮 鶴虱(各八分) 人參(六分) 桂心(六分) 檳榔(十分)
  上八味,搗篩為散?辗蠼獥棞酱缲埃瑵u漸加至二匕,不利。忌豬肉、生蔥、油膩、小豆、粘食等。
  又療蛔蟲心痛,積年久不瘥方。
  取苦酒五合,燒青錢二文令赤,安酒中,則取雞子白一顆,去卻錢,瀉著酒中,頓服之瘥。無(wú)所忌。
  又主心腹攪結(jié)痛不止,仍似有蛔蟲者。當(dāng)歸湯方。
  當(dāng)歸 橘皮 細(xì)辛 甘草(炙) 生姜(各四分) 大黃(八分別漬) 鶴虱(二分)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jìn)一服,不利。未瘥,三日更作服之。忌海藻、菘菜、生菜。(《救急》同,出第四卷中)
  《短劇》溫中當(dāng)歸湯。療暴冷心腹刺痛,面目青,肉冷汗出,欲霍亂吐下,脈沉細(xì)者,及傷寒毒冷下清水,變作青白滯下,及白滯后,還復(fù)下清水者,悉主之,此方可以調(diào)諸冷痛也。
  當(dāng)歸 人參 干姜 茯苓 濃樸(炙) 青木香 桂心 桔梗 芍藥 甘草(炙各二兩)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日三服。不耐青木香者,以犀角一兩代之。忌海藻、菘菜、豬肉、醋物、生蔥等。
  又凡厥心痛與背相引,喜螈 ,如物從后觸其心,身傴僂者,腎心痛也。
  厥心痛,腹脹滿不欲食,食則不消,心痛尤甚者,胃心痛也。
  厥心痛,痛如錐針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厥心痛,色蒼如死灰狀,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千金》同)厥心痛,臥若徒居,痛間動(dòng)作,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
  真心痛,手足清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
  心腹中痛,發(fā)作腫聚,往來(lái)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熱,喜涎出,是蛔蟲咬也。(出《甲乙經(jīng)》第一卷中)
  《千金》療心腹中痛,發(fā)作腫聚,往來(lái)上下,痛有休止,多熱喜涎出,是蛔蟲咬也,并宜溫中當(dāng)歸湯,服兩三劑后,若不效有異,宜改方增損湯,其溫中當(dāng)歸湯在前《短劇方》中,此是增損湯方。
  芍藥(六兩) 黃芩(四兩) 濃樸(四兩) 桔梗(四兩) 柴胡(四兩) 當(dāng)歸(三兩) 升麻(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豬肉。(出第十三卷中)
  張文仲療蛔蟲心痛。鶴虱散方。
  鶴虱二分末。溫酢一盞和服之,蟲當(dāng)出。(《備急》、《千金》同)又干漆丸方
  干漆熬,搗,蜜和丸。服十五丸,日再。(《備急》同)
  又方:取槐上木耳燒灰,末如棗大。正發(fā),和水服。若不止,飲熱水一升,蛔蟲立出!侗匦Х健吩,酒下。(《備急》同)
  又方:發(fā)時(shí)取鹽一匙,納口中,水下立定,蟲即出。(《備急》同,出第一卷中)
  《延年》療蛔蟲惡吐水,心痛。鶴虱丸方。
  鶴虱三兩搗篩,蜜和為丸。用蜜漿水準(zhǔn)旦服二十丸,日只一服。(《古今錄驗(yàn)》用十兩。云韋云患心痛,十年不瘥,令服此便愈)又鶴虱丸 療蛔蟲心痛方。
  鶴虱(六兩) 吳茱萸(五兩) 橘皮(四兩) 桂心(三兩) 檳榔(四兩)
  上五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二十丸,蜜湯下,日二服,加至三十丸,以蟲出為度。忌生蔥。(出第十五卷中)
  《救急》療心痛不可忍似蛔者。胡粉丸方。
  生真胡麻(一合) 胡粉(半合熬,搗)
  上二味,先以豬肉脯一片,空腹啖,咽汁勿咽肉,后取胡粉和胡麻搜作丸,以少清酒使成。頓服盡。十歲以上,斟酌增減。忌生冷、豬肉、魚、雞、蒜、酢、滑等七日。若是蛔,吐水者是也。(出第八卷中)
  《必效》療 心痛方(士弱氏曰∶ ,井中小蟲,蓋痛一處若小蟲咬也)取KT 鱺魚淡炙令熟,與患人吃一二枚,永瘥,飽食彌佳。
  又方:熊膽如大豆和水服,大效。
  又茱萸丸方
  吳茱萸(一升) 桂心(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再服,漸加至四十丸,以知為度。忌生蔥又丁香散方
  丁香(七枚) 頭發(fā)灰(一棗許)
  上二味并末,和酒服之。
  又鶴虱檳榔湯方
  鶴虱(二兩小兒用一兩) 檳榔(二七枚)
  上二味,以豬肉汁六升,煮檳榔,取三升,去滓,納鶴虱末。先夜不食,明旦空腹頓服之。須臾病下及吐水,永瘥,神效。七日禁生冷、酢。(并出第五卷中)
 
  《廣濟(jì)》主冷氣心痛,肋下鳴轉(zhuǎn),喉中妨食不消,常生食氣,每食心頭住不下。桔梗散方。
  桔梗 當(dāng)歸 芍藥 茯苓 橘皮 濃樸(炙) 白術(shù)(各八分) 蓽茇(四分) 豆蔻子(四分)
  上十二味,搗篩為散。空腹煮姜棗飲服方寸匕,日二服,加至一匕半,不利。忌生蔥、豬肉、酢物、桃、李、雀肉等。(一方有枳實(shí),不用桔梗,出第四卷中)
  《深師》療胸滿短氣,心痛吐涎虛冷。防風(fēng)茯苓湯方。
  防風(fēng)(二兩) 茯苓(二兩) 桂心(六兩) 甘草(二兩炙) 半夏(四兩洗) 干姜(四兩炮)人參(三兩)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絞去滓,分三服,良。忌酢物、生蔥、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十六卷中)
  崔氏療心痛與冷氣痛者,特相宜。烏頭丸方。
  烏頭(三兩炮) 附子(三兩炮) 赤石脂(三兩) 蜀椒(二兩出汗) 桂心(二兩)干姜(二兩)
  上六物,搗篩,蜜和為丸。痛發(fā)時(shí)溫清酒服三丸如梧子,覺至痛處,痛則止,若不止加至五六丸,以知為度。若早朝服無(wú)所覺,至午時(shí)又服三丸。此方丹陽(yáng)有隱士出山云得華佗法,其療略同。若久心痛,每旦服三丸,稍加至十丸,盡一劑,遂終身不發(fā)。忌生蔥、豬肉。
 。◤埼闹、《備急》同,出第四卷中)
  《延年》療冷氣久,刺心痛不能食方。
  當(dāng)歸 桂心 桔梗 吳茱萸 人參 白術(shù) 高良姜(以上各六分) 橘皮(三分)
  上八味,搗篩為散,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酒下,日二服,加至十五、二十丸為度。忌生蔥、桃、李、豬肉、雀肉等。
  又療心痛冷痛,腹?jié)M如錐針刺,及蟲嚙心痛。當(dāng)歸湯方。
  當(dāng)歸(三兩) 桔梗(二兩) 吳茱萸(三兩) 桂心(三兩) 芍藥(二兩) 大黃(二兩)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納鶴虱一兩,攪溫一沸,分三服,空腹服之,微利為度。忌豬肉、生蔥。(出第十五卷中)
 
  《廣濟(jì)》療惡疰撮肋連心痛。當(dāng)歸湯方。
  當(dāng)歸(八分) 青木香(六分) 檳榔(十顆碎) 麝香(一銖研)
  上四味,切,以小便一大升半,煮取六大合,絞去滓,下麝香末,分溫三服,服別如人行四五里進(jìn)一服,微微利。忌生菜、熱面、豬犬肉、粘食、蒜、陳臭物。(出第四卷中)
  崔氏療疰在心腹,痛不可忍方。
  取東引桃枝削去蒼皮,取白皮一握。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升。一服令盡,則瘥。如不定,更依前服之。無(wú)忌。
  又療心腹痛不可忍,似疰病者,或暴得惡疰攪刺欲死。桃仁大黃湯方。
  鬼箭羽(二兩) 桃仁(六十枚去皮、尖) 芍藥(四兩) 鬼臼(二兩削去皮) 橘皮(一兩)湯成下) 麝香(一分研,湯成下) 樸硝(二兩研,湯成下) 大黃(三兩別浸)
  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急火煮取三升,溫分三服。如人行相去六七里服,但得快利三四行,必瘥。忌生蔥、生血物。(并出第四卷中)
 
  《廣濟(jì)》療心痛癥塊硬筑,心氣欲絕。當(dāng)歸湯方。
  當(dāng)歸 桔梗 芍藥(各八分) 濃樸(十分炙) 橘皮(八分) 人參(六分) 高良姜(十分)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 生姜(八分)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jìn)一服不利。忌豬肉、生冷、油膩、雞魚、粘食、小豆、大蒜。(出第四卷中)
  張文仲療心下堅(jiān)痛,大如碗,邊如旋 (音盤),名為氣分,水飲所結(jié)方。
  枳實(shí)(七枚炙) 白術(shù)(三兩)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軟,即當(dāng)散也。忌桃、李、雀肉等。
 。ù藦堉倬啊秱摗贩剑秱浼薄、《肘后》同,出第一卷中)
 
  仲景《傷寒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方。
  烏頭(二分炮,去皮) 附子(一分炮,去皮) 赤石脂(二分) 干姜(二分) 蜀椒(一分汗)
  上五味,搗篩,蜜和丸。先食服如麻子大,一服三丸,少少加之。忌豬肉、冷水。(《千金》、《必效》、文仲、《范汪》、《經(jīng)心錄》等同,出第十五卷中,《千金》分兩小別)張文仲蜀椒丸 療胸中氣滿,心痛引背方。
  蜀椒(一升出汗) 半夏(一升洗) 附子(一兩炮)
  上三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三。忌豬羊肉、餳等。(出第三卷中)《范汪》療心下切痛引背,胸下蓄氣,胃中有宿食。茱萸煎方。
  吳茱萸(一升) 蜀椒(五升) 甘草(二兩炙) 干地黃(一斤)
  上四味,以清酒三升漬三宿,絞取汁,銅器中煎令沸,麥門冬五升去心、干漆一斤納煎,中色黃,絞去之,納石斛五兩、阿膠一斤、白蜜六升,凡九味以湯煎,令可丸,取如棗大。含,稍稍咽之,日三,甚者日五六服。膝脛重痛者,加石斛;少氣,加麥門冬。服藥五日愈,當(dāng)下癥。忌海藻、菘菜、蕪荑等。(奉車都尉陳蓋試有驗(yàn))又芫花湯 主卒心痛連背,背痛徹心,心腹并懊痛,如鬼所刺,絞急欲死者方。
  芫花(十分) 大黃(十分)
  上二味,搗下篩,取四方寸匕,著二升半苦酒中合煎,得一升二合,頓服盡。須臾當(dāng)吐,吐便愈。老小從少起,此療強(qiáng)實(shí)人良,若虛冷心痛,恐未必可服。(并出第十八卷中)
 
  《肘后》療卒心痛方
  先煮三沸湯一升,以鹽一升,合攪飲之,若無(wú)火以作湯,仍可用水鹽或半升服之。(《古今錄驗(yàn)》同)
  又方:吳茱萸(二升) 生姜(四兩切) 豉(一升) 酒(六升)
  上四味,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dāng)吐蟲物出。(《范汪》同)
  又方:取灶下熱灰,篩去炭分,以布囊盛,令灼灼爾。更番以熨痛上,冷者更熬令熱。
  又桂心散方
  桂心 當(dāng)歸(各一兩) 梔子仁(十四枚)
  上三味,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服。亦主久心痛,發(fā)作有時(shí)節(jié)者。忌生蔥。
  又桂心丸方
  桂心(一兩) 烏頭(一兩炮)
  上二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服三丸,稍增之。忌生蔥、豬肉。
  又療暴得心痛如刺?鄥。
  苦參(二兩) 龍膽(二兩) 升麻(二兩) 梔子仁(三兩)
  上四味,切,苦酒五升,煮取一升,分二服,當(dāng)大吐乃瘥。(并出第一卷中)
  《集驗(yàn)》卒心痛。桂心湯方。
  桂心(八兩)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忌生蔥。(《肘后》、《范汪》、《千金》同,出第一卷中)
  張文仲療卒心痛方
  取敗布裹鹽如彈子,燒令赤,末,以酒一杯和服之。(《肘后》、《備急》同,出第五卷中)
  又方:閉氣忍之?dāng)?shù)十過(guò),并以手大指按心下宛宛中取瘥。(《肘后》、《備急》同)
  又方:苦酒一升,破雞子一枚,著中合攪飲之。好酒亦佳。(《肘后》、《備急》、《范汪》同)
  又方:蒸大豆,若煮之,以囊盛,更番熨心上,冷復(fù)易之。(《肘后》同,并出第十卷中)
  《救急》療卒心痛不能起止方。
  井花水(一大升) 蜜(半合)
  上二味相和。婦人患令男子度與飲,男子患令婦人度與飲,必愈。(出第八卷中)
  《必效》療卒心痛。人參湯方。
  人參 桂心 梔子 黃芩 甘草(各一兩炙)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則愈,奇效。忌海藻、菘菜、生蔥。(《肘后》同,出第五卷中)
 
  《廣濟(jì)》療卒中惡,心腹絞刺痛,氣急脹,奄奄欲絕。瓜蒂散方。
  雄黃(四兩研) 赤小豆(四分熬) 瓜蒂(三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斩菧貪{水服一錢匕半,當(dāng)吐止。不吐,加至兩錢匕。忌生冷、油膩、粘食、陳臭等。
  又療卒中惡,心腹刺痛,去惡氣。麝香散方。
  麝香(一分研) 生犀角(二分屑) 青木香(二分)
  上三味,搗篩為散?斩且允焖酱缲埃⒂。未止更服之,不利。忌五辛。(并出第四卷中)
  《集驗(yàn)》療卒暴心痛,或中惡氣,毒痛不可忍方。
  大黃(四兩) 芍藥(四兩) 升麻(三兩) 黃芩(三兩) 鬼箭(三兩) 鬼臼(二兩) 桂心(二兩) 桔梗(三兩) 柴胡(四兩) 朱砂(二兩別研) 樸硝(二兩)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先分朱砂作三分,一服納一分,攪朱砂調(diào)服之。此湯快利,若痛不止,宜服后方。忌豬肉、生蔥、生血物。(《千金》云寒氣卒客于五臟六腑中則發(fā)心痛方,《千金》同)
  又方:赤芍藥(六兩) 桔梗(五兩) 杏仁(五兩去尖、皮)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忌豬肉。(《千金》同,出第一卷中)
  《千金》療卒中惡心痛方。
  苦參(三兩切) 好醋(一升半)
  上二味,以醋煮苦參取八合。強(qiáng)人頓服,老小二服。(出第十三卷中)
 
  《病源》心痛而多唾者,停飲乘心之絡(luò)故也。停飲者,水液之所為也,心氣通于口,心與小腸合,俱象火。小腸,心之腑也,其水氣下行于小腸為溲便,則心絡(luò)無(wú)有停飲也。膀胱與腎俱象水,膀胱為腎之腑,主藏津液,腎之液上為唾,腎氣下通于陰,若腑臟和平,則水液下流宣利,若冷熱相乘,致腑臟不調(diào),津液水飲停積,上迫于心,令心氣不宣暢,故痛而多唾也。(出第十六卷中)
  《范汪》療胸中寒熱心痛,清唾滿口,數(shù)數(shù)欲吐,食不化。干姜丸方。
  干姜(一分) 桂心(一分) 礬石(一分熬令汁盡) 半夏(一分) 蜀椒(一分)
  上五味,搗篩,蜜和丸如大豆許。服二丸,日三,不知稍加,以知為度。忌生蔥、羊肉、餳。(出第十八卷中)
  《集驗(yàn)》療心痛唾多似蟲者方。
  取六畜心,隨得生切作四臠,刀縱橫各一割破之,納少真朱砂著中,平旦吞之,蟲死愈矣。無(wú)真朱砂,可用雄黃、麝香也。(《肘后》云,切作十四臠,刀縱橫各割之,以真丹一兩粉納割中,旦悉吞之,入雄黃、麝香佳!吨夂蟆、《經(jīng)心錄》同,出第一卷中。通按,生食果安否)
 
  《病源》心與小腸合為表里,俱象于火,而火為陽(yáng)氣也,心為諸臟主,故正經(jīng)不受邪。
  若為邪所傷而痛則死,若支別絡(luò)為風(fēng)邪所乘而痛,則經(jīng)久成疹。其痛懸急懊者,是邪迫于陽(yáng)氣,不得宣暢,擁瘀生熱,故心如懸而急煩懊痛也。(出第十六卷中)
  仲景《傷寒論》,心下懸痛,諸逆大虛者。桂心生姜枳實(shí)湯主之方。
  桂心(三兩) 生姜(三兩) 枳實(shí)(五枚炙)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忌生蔥。(《范汪》同,出十五卷中)
  《肘后》姜附丸方
  附子(二兩炮) 干姜(一兩)
  上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服四丸,酒飲并得,日三服。忌豬肉、冷水。(本方云,治心肺傷動(dòng)冷痛,出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人心痛懊 悶,筑筑引兩乳,又或如刺,困極。桂心湯方。(通按∶音絹,躁急也)桂心(半兩) 茱萸(二兩) 芍藥(三兩) 當(dāng)歸(二兩) 生姜(半斤無(wú)生姜,以干姜五兩代之)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一升,晝?nèi)挂唬加序?yàn)。忌生蔥。(出第八卷中)
  《千金》心下痞,諸逆懸痛。桂心三物湯主之方。
  桂心(二兩) 膠飴(半斤) 生姜(二兩)
  上藥切,以水四升,煮二味,取三升,去滓,納飴,分三服。忌生蔥。(出第十三卷中)
 
  《病源》心痛而不能飲食者,積冷在內(nèi),客于脾而乘心絡(luò)故也。心,陽(yáng)氣也,冷,陰氣也,冷乘于心,陰陽(yáng)相乘,冷熱相擊,故令痛也。脾主消水谷,冷氣客之則脾氣冷弱,不勝于水谷也。心為火,脾為土,是母子也,俱為邪所乘,故痛,復(fù)不能飲食也。(出第十九卷中)《廣濟(jì)》療久心刺肋,冷氣結(jié)痛不能食。高良姜湯方。
  高良姜(十分) 當(dāng)歸(十分) 橘皮(八分) 濃樸(十分炙) 桔梗(八分) 桃仁(五十枚去尖、皮) 吳茱萸(八分) 生姜(八分) 訶黎勒(五分)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八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再服。忌豬肉、生冷、油膩、粘食、小豆等。(出第四卷中)
  《肘后》療;夹耐,不能飲食,頭中疼重。烏頭丸方。
  烏頭(六分炮) 椒(六分汗) 干姜(四分) 桂心(四分)
  上四味,搗末,蜜丸。酒服如大豆四丸,稍稍增之。忌生蔥。(出第一卷中)
 
  《病源》心為諸臟主,其正經(jīng)不可傷,傷之而痛者,則朝發(fā)夕死,夕發(fā)朝死,不暇展療。其人心痛者,是心之支別絡(luò)為風(fēng)邪冷氣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發(fā)作有時(shí),經(jīng)久不瘥也。
 。ǔ龅谑碇校
  《廣濟(jì)》療心痛三十年不瘥,月上旬殺蟲。雷丸鶴虱散方。
  雷丸(八分) 鶴虱(八分) 貫眾(八分) 野狼牙(八分) 桂心(八分) 當(dāng)歸(八分) 檳榔(八分)
  上七味,搗篩為散?崭怪竺鬯腚u子許,服方寸匕,日二服。若重,不過(guò)三服則瘥,不利。忌生蔥、生冷、油膩、豬、魚、小豆、大蒜等。(出第四卷中)
  《范汪》療久心痛。烏頭赤石脂丸方。
  赤石脂 干姜 桂心 椒(汗) 烏頭(炮)
  上五味等分,末之,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以知為度。赤石脂當(dāng)取斑斑赤中者。忌豬肉、冷水、生蔥。(出第十八卷中)
  《必效》療三十年心痛方。
  桃仁(七枚去皮、尖)
  上一味,研,湯水合,頓服。酒服亦良。(《肘后》、《經(jīng)心錄》同,出第五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久心痛、腹痛積年,定不過(guò)一時(shí)間還發(fā),發(fā)甚則數(shù)日不能食,又便出干血,窮天下方不瘥,甄立言為處犀角丸服之,數(shù)日則瘥方。
  犀角(二分屑) 麝香(二分碎) 朱砂(四分光明者,研) 桔梗(二分) 莽草(二分炙)花(二分熬) 巴豆(二十枚去心、皮) 赤足蜈蚣(二枚去足,炙)
  上十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一丸,旦漸加至三丸,以利為度。忌生蔥、豬肉、野豬肉、蘆筍、生血物。(一方無(wú)附子,《千金》有雄黃二分,出第八卷中)
  療心痛如蟲嚙痛,宛轉(zhuǎn)欲死不救方。
  又濃搗地黃汁,和面作,冷淘不用鹽,服一頓,蟲即出。不出再服,必出便瘥。正元十年,通事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氣欲絕,忽記此方,服便吐出一物,可方一寸以來(lái),狀如蝦蟆,無(wú)目足,微似有口,蓋被此物所蝕?乖,往年見親表患心痛,因偶食地黃 ,遂吐一蟲猶動(dòng),其時(shí)亦不謂地黃冷淘,能害此蟲,因盛于小竹筒,以數(shù)莖地黃冷淘,投于竹筒中,須臾視之,已化為水。然覺此冷淘殺蟲,心痛無(wú)不永絕,抗自得此方,救三四人皆如神效,出手抄方。
  《經(jīng)心錄》療四十年心痛不瘥方。
  黍米沉汁,溫服隨多少。(出第一卷中)
 
  《廣濟(jì)》療心痛,又心撮肋,心悶則吐血,手足煩疼,食飲不入,桃仁丸方。
  桃仁(八分去皮、尖) 當(dāng)歸(六分) 芍藥(八分) 訶黎勒(六分) 甘草(六分炙) 延胡索(四分) 人參(六分) 檳榔(十四枚)
  上八味,搗篩,蜜丸如梧子。以酒空腹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取快利。忌海藻、菘菜、生菜、熱面、蕎麥、豬犬肉、粘食。(出第四卷中)
  《古今錄驗(yàn)》真心痛證,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者,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療心痛,痛及已死方。
  高其枕,柱其膝,欲令腹皮蹙柔,爪其臍上三寸胃管有頃,其人患痛短氣,欲令人舉手者,小舉手問(wèn)痛瘥,緩者止。(出第八卷中)
  《救急》療心痛冷熱方。
  取伏龍肝末,煮水服方寸匕。若冷,以酒和服瘥。(《范汪》、《經(jīng)心錄》同,出第八卷中)
 
  《病源》腹痛者,由腑臟虛,寒冷之氣,客于腸胃募原之間,結(jié)聚不散,正氣與邪氣交爭(zhēng)相擊,故痛。其有冷氣搏于陰經(jīng)者,則腹痛而腸鳴,謂之寒中,是陽(yáng)氣不足、陰氣有余者也。診其寸口脈沉而緊,則腹痛;尺脈緊,臍下痛;脈沉遲,腹痛;脈來(lái)觸觸者,少腹痛;脈陰弦則腹痛。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其脈當(dāng)沉,若細(xì)而反浮大,故當(dāng)愈矣,其人不即愈者,必當(dāng)死,以其病與脈相反故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bǔ)養(yǎng)宣導(dǎo),今附于后!養(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股脛手臂痛,法屈一脛臂中所痛者,正偃臥,口鼻閉氣腹痛,以意推之,想氣往至痛上俱熱即愈。又云,偃臥展兩脛兩手,仰足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又云,偃臥,口納氣,鼻出之,除里急,飽咽氣數(shù)十,令溫中寒,干吐嘔腹痛,口納氣七十所大振腹,咽氣數(shù)十,兩手相摩,令熱以摩腹,令氣下。(出第十六卷中)
  張文仲當(dāng)歸大黃 療冷氣牽引腰背肋下,腹內(nèi)痛方。
  當(dāng)歸(三兩) 芍藥(八分) 桂心(三分) 干姜(六分) 茱萸(五分) 人參(一兩) 大黃(一兩) 甘草(二兩炙)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蔥。
  (出第三卷中)
  《范汪》四味當(dāng)歸湯 主寒腹痛方。
  當(dāng)歸 桂心 干姜(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一服一升,日三服。虛冷激痛甚者,加黃 、芍藥各二兩。忌海藻、菘菜、生蔥。(《千金》無(wú)甘草,有附子一兩,出第十五卷中)
  《短劇》療寒冷腹痛。茱萸湯方。
  吳茱萸(二兩) 甘草(炙) 人參 桂心(各一兩) 生姜(五兩) 半夏(一升) 小麥(一升) 當(dāng)歸(二兩)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溫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千金》桂二兩,生姜切一升,出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yàn)》芎 湯 療卒寒腹中拘急痛方。
  芎 當(dāng)歸 桂心 芍藥 甘草(炙各一兩) 黃芩(半兩) 干姜(半兩) 杏仁(三十枚去皮、尖)
  上八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忌海藻、菘菜、生蔥。(出第八卷中)
 
  《肘后》療卒腹痛方
  粳米(二升)
  上一味,以水六升,煮取六七沸,飲之。
  又方:掘土作小坎,以水滿坎中,熟攪取汁,飲之瘥。(并出第一卷中)
  張文仲療卒腹痛方
  令病患臥高枕一尺許,柱膝,使腹皮 氣入胸,令人爪其臍上三寸,便愈。能干咽吞氣數(shù)十過(guò)者彌佳。亦療心痛。(《肘后》、《備急》同)
  又方:灸兩足指頭各十四壯,使火俱下,良。(《備急》、《肘后》同,并出第一卷中)
  《千金》療胸腹中卒痛。生姜湯方。
  生姜(一斤搗取汁) 食蜜(八兩) 醍醐(四兩)
  上三味,微火上熬令相得,適寒溫。服三合,日三。(出第十六卷中)
  《集驗(yàn)》療卒腹痛,葛氏方。
  桂末三匕,酒服。人參、上好干姜亦佳。忌生蔥。(《肘后》、文仲同)
  又方:食鹽一大把,多飲水送,取吐。(《肘后》、張文仲同,并出第一卷中)
 
  《病源》心腹痛者,由腑臟虛弱,風(fēng)寒客于其間故也。邪氣發(fā)作,與正氣相擊,上沖于心,則心痛,下攻于腹,則腹痛,上下相攻,故心腹絞痛,氣不得息。診其脈,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手少陰經(jīng)也,沉者為陰,陰虛者病苦心腹痛,難以言,心如寒狀,心腹痛,痛不得息,脈細(xì)小者生,大堅(jiān)疾者死。心腹痛脈沉細(xì)小者生,浮大而疾者死。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bǔ)養(yǎng)宣導(dǎo),今附于后。《養(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行大道常度日月星辰,清靜以雞鳴,安身臥,漱口三咽之,調(diào)五臟,殺蠱蟲,令人長(zhǎng)生,療心腹痛。(出第十六卷中)
  《廣濟(jì)》療心腹中氣時(shí)時(shí)痛,食冷物則不安穩(wěn),及惡水。桔梗散方。
  桔梗 茯苓(各八分) 枳實(shí)(炙) 人參 濃樸(炙) 芍藥 橘皮(各六分) 桂心(五分)
  上十味,搗篩為散?斩侵蠼獥楋嫹酱缲,日三服,漸加至一匕半,熱以茶飲下,不利。忌豬肉、酢物、生蔥、生冷、油膩、小豆、粘食、熱面、炙肉等物。
  又療卒心腹痛,氣脹滿,不下食,欲得瀉三兩行佳。當(dāng)歸湯方。
  當(dāng)歸 茯苓 桔梗 橘皮 高良姜 檳榔(各八分) 生姜(八分)
  上七味,細(xì)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服訖,利三兩行,宜停后服。忌豬肉、酢物、生冷、油膩、魚、蒜、粘食、小豆。(并出第十五卷中)
  《肘后》療心腹俱脹痛煩滿,短氣欲死,或已絕方。
  梔子(十四枚) 豉(七合)
  上二味,以水二升,先煮豉,取一升二合,去滓,納梔子,更煎取八合,絞去滓,服半升,不愈者,盡服之。(《備急》、文仲同)
  又方:烏梅二七枚,水五升,煮一沸,納青大錢二七文,煮取一升半,強(qiáng)人可頓服,羸人分再服,當(dāng)下愈。(文仲同)
  又方:茱萸(二兩) 生姜(四兩切) 豉(三合)
  上三味,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即瘥。
  又療心腹相連常脹痛。野狼毒丸方。
  野狼毒(二兩炙) 附子(半兩炮)
  上二味搗篩,蜜和丸,服如梧子。一日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自一至三,以為常服,即瘥。忌豬肉、冷水。
  又方:吳茱萸(一合) 干姜(四分) 附子(二分炮) 細(xì)辛(二分) 人參(二分)
  上五味,搗末,蜜和丸如梧子。服五丸,酒飲并得,日三。忌豬肉、生菜等。(并出第一卷中)
  《深師》療久寒冷,胸膈滿,心腹絞痛,不能食,忽氣吸吸不足。前胡湯方。
  前胡(一兩) 羊脂(二兩) 大棗(二十枚) 當(dāng)歸(一兩) 茯苓(一兩) 白術(shù)(一兩) 芍藥(六分) 桂心(一兩) 半夏(二兩) 干姜(一兩) 麥門冬(六分去心) 吳茱萸(三百粒)
  上十二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進(jìn)一服。忌酢物、生蔥、羊肉、餳、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六卷中)
  《短劇》當(dāng)歸湯 療心腹絞痛,諸虛冷氣滿方。
  當(dāng)歸(三兩) 干姜(四兩) 甘草(三兩炙) 芍藥(二兩) 濃樸(三兩炙) 黃(二兩)蜀椒(一兩汗) 半夏(三兩洗) 肉桂(三兩) 人參(三兩)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強(qiáng)人可一升,羸人服八合。大冷者,加附子一枚炮。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古今錄驗(yàn)》、《千金》同)《古今錄驗(yàn)》通命丸療心腹積聚,寒中絞痛,又心迫滿,脅下脹痛方。
  大黃 遠(yuǎn)志(去心) 黃芩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以上各四兩) 芒硝(三兩) 杏仁(六十枚去皮、尖) 豉(二合) 巴豆(五十枚去心、皮,熬,別為脂)
  上九味,搗,合下篩,蜜和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三丸,日三。忌野豬肉、蘆筍、海藻、菘菜。(出第八卷中)
 
  《病源》心腹脹者,臟虛而邪氣客之,乘于心脾故也。足太陰,脾之經(jīng)也,脾虛則脹;足少陰,腎之經(jīng)也,其脈起于足小指之下,循行上絡(luò)膀胱,其直者從腎上入肺,其支者從肺出,絡(luò)于心,臟虛邪氣客于二經(jīng),與正氣相搏,積聚在內(nèi),氣并于脾,脾虛則脹,故令心腹煩滿,氣急而脹也。診其脈,遲而滑者,脹滿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bǔ)養(yǎng)宣導(dǎo),今附于后!娥B(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伸右脛,屈左膝內(nèi)壓之,五息,引脾,去心腹寒熱,胸臆邪脹。依經(jīng)為之,引脾中熱氣出,去心腹中寒熱,胸臆中邪氣脹滿,久行之,無(wú)有寒熱時(shí)節(jié)之所中傷,名為真人之方。(出第十六卷中)
  《廣濟(jì)》療心腹脹滿,臍下塊硬如石,疼痛不止。芍藥丸方。
  芍藥 當(dāng)歸 白術(shù) 鱉甲(炙各八分) 訶黎勒(十顆去核) 干姜 人參(各六分) 豆蔻
  上十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斩且跃葡露瑁瑵u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吐不利。忌生菜、熱面、蔥、莧、桃、李、雀肉、蒜、粘食等物。
  又療鼓脹氣急,沖心硬痛。鱉甲丸方。
  鱉甲(炙) 芍藥 枳實(shí)(炙) 人參 檳榔(各八分) 訶黎勒 大黃(各六分) 桂心(四分) 橘皮(四分)
  上九味,搗篩為末,蜜和為丸?斩且跃品缥嘧哟蠖瑁瑵u加至三十丸,日二服,微利為度。忌生蔥、莧菜、炙肉、蒜、面等。
  又療鼓脹氣急。通草湯方。
  通草 茯苓 玄參 桑白皮 白薇 澤瀉(各三兩) 人參(二兩) 郁李仁(五兩) 澤漆葉(切一升)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溫四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jìn)一服,不利。忌熱面、油膩、酢、粘食等。
  又療鼓脹上下腫,心腹堅(jiān)強(qiáng),喘息氣急,連陰腫,坐不得,仍下赤黑血汁,日夜不停者。茯苓湯方。
  茯苓(二兩) 防己(一兩半) 橘皮(一兩) 玄參(一兩) 黃芩(一兩半) 澤瀉(一兩半) 杏仁(二兩半去尖、皮) 白術(shù)(一兩半) 大豆(一升半) 郁李仁(二兩半) 桑白皮(二兩半) 澤漆葉(切一升) 豬苓(一兩半)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大豆、澤漆葉取五升,去滓,澄去下淀,納諸藥,煎取二升,絞去滓,分三服。咳者,加五味子二兩,停二日服一劑。忌酢物、桃、李、雀肉、熱面、蒜、炙肉、粘食、油膩等。(茯苓一云茯神,防己一云防風(fēng))又療患久心痛腹?jié)M,并痰飲不下食。人參丸方。
  人參 白術(shù) 枳實(shí)(各六分) 茯苓(八分) 濃樸(六分炙) 青木香(六分) 橘皮(五分)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崭怪笊獥棞氯缥嘧佣瑁斩,漸加至三十丸,不利。忌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療心腹脹滿。柴胡濃樸湯方。
  柴胡 濃樸(炙各十分) 茯苓 橘皮 紫蘇(各八分) 生姜(十二分) 檳榔(五分末)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jìn)一服,微利。忌酢物、生冷、油膩、粘食。
  又療心腹脹滿,腹中有宿水,連兩肋滿悶,氣急沖心坐不得。郁李仁丸方。
  郁李仁(八分) 牽牛子(六分熬) 甘遂(熬四分) 防葵(三分) 子 桑白皮檳榔(各四分) 橘皮 澤瀉(各二分) 茯苓 澤漆葉(炙) 杏仁(去皮、尖各三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空肚飲服如梧子五丸,日二服,服到十丸,微利為度。忌酢物、生冷、油膩、熱面、炙肉、蒜等。
  又療患?xì)獍l(fā)心腹脹滿,兩肋氣急。紫蘇湯方。
  紫蘇(一握) 訶黎勒皮 當(dāng)歸 生姜(各八分) 人參(六分) 檳榔(十顆) 生地黃汁(半升)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六味,取二升,絞去滓,下地黃汁,分溫三服,服別如人行四五里,溫進(jìn)一服,利三兩行。忌蕪荑、生菜、熱面、炙肉、魚、蒜、粘食、陳臭等。
  (并出第二卷中)
  《深師》療腹脹滿彭彭,逆害飲食,熱不得臥,流汗。濃樸湯方。
  濃樸(炙) 桂心 芍藥 半夏(洗各三兩) 枳實(shí)(三枚炙) 甘草(二兩炙) 麥門冬(四兩去心) 黃芩(一兩) 干姜(二兩)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絞去滓,服八合,日三。小便難,加術(shù)三兩、人參四兩。忌生蔥、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濃樸七味湯 主腹?jié)M氣脹方。
  濃樸(半斤炙) 甘草(炙) 大黃(各三兩) 大棗(十枚) 枳實(shí)(五枚) 桂心(二兩) 干姜(五兩)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納大黃,取四升,服八合,日三。嘔者,加半夏五合;利者,去大黃;寒,加生姜至半斤。忌海藻、菘菜、生蔥、羊肉、餳。(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并第十六卷中)
  《集驗(yàn)》療胸滿有氣,心腹脹,中冷。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 桂心(四兩) 生姜(八兩切)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絞去滓,適寒溫,飲七合。忌羊肉、餳、生蔥等。
 。ǔ龅诹碇校
  《古今錄驗(yàn)》消化丸 療人腹脹心滿,腸胃結(jié),食不消化,嘔逆頭痛,手足煩疼。此方
  出太醫(yī)院,藥常用。芫花丸方。
  芫花(一兩熬) 大黃 葶藶子(熬) 甘遂 黃芩(各二兩) 巴豆(四十枚去心、皮,熬,別研) 硝石(一兩)
  上七味,搗,合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再服。一方無(wú)硝石。忌野豬肉、蘆筍等。(出第十卷中)
  《必效》青木香丸 主氣滿腹脹不調(diào),不消食,兼冷方。
  青木香(六分) 檳榔(六分) 大黃(十二分) 芍藥(五分) 訶黎勒(五分) 枳實(shí)(五分炙) 桂心(四分)
  上七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十五丸,漸漸常加,以利為度。不限丸多少,不利者,乃至五十、六十丸亦得。忌生蔥。(韓同識(shí)頻服,大效,古今常用)又療腹脹滿堅(jiān)如石,積年不損者方。
  取白楊東南枝,去蒼皮護(hù)風(fēng)細(xì)銼五升,熬令黃,酒五升,淋訖,則以絹袋盛滓,還納酒中,蜜封再宿。每服一合,日三。(并出第二卷中)
 
  《肘后》療卒心腹煩滿方。
  銼薏苡根,濃煮取汁,服三升。
  又方:黃芩(一兩) 杏仁(二十枚去尖、皮) 牡蠣(一兩熬)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又方:灸兩手大拇指內(nèi)邊爪后第一紋頭各一壯,又灸兩手中央長(zhǎng)指爪下一壯,愈。(《肘后》此方本治卒吐逆)此本在雜療中,其病亦是痰飲霍亂之例,兼宜依霍亂條中法療之,人平居有患者亦少,皆因他病兼為之耳,或從傷寒后未復(fù),或從霍亂吐下后虛躁,或者勞損服諸補(bǔ)藥痞滿,或觸寒熱邪氣,或食飲協(xié)毒,或服藥失度,并宜各循其本源為療,不得專用此法也。(并出第一卷中)
  《備急》療卒心腹脹滿,又胸脅痛欲死方。
  熱煮湯令灼灼爾,以漬手足,冷則易,秘之。(《肘后》、張文仲同)又桂心散方
  枳實(shí)(炙) 桂心
  上二味,等分,下篩。以米汁服一匕。忌生蔥。(《肘后》、張文仲同,并出第一卷中)
  《救急》療卒患心腹脹滿刺痛方。
  生姜大有功能,遠(yuǎn)行宜將自隨,煮汁服,良;季昧√摀p嘔逆不下食,見食則吐,取三兩細(xì)切,搗,絞取汁,微暖,點(diǎn)少多蜜。頓一服則下食,大效。(出第七卷中)
 
  《范汪》療腹中寒氣脹,雷鳴切痛,胸脅逆滿。附子粳米湯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一兩炙) 大棗(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米取熟,去米納藥,煮取三升,絞去滓,適寒溫,飲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豬羊肉、餳。(仲景《傷寒論》同,《集驗(yàn)》加干姜二兩,出第十五卷中)《延年》療患腹內(nèi)氣脹雷鳴,胸背痛方。
  丹參(三兩) 枳實(shí)(炙各三兩) 桔梗 白術(shù) 芍藥(各二兩) 生姜(四兩) 檳榔(七枚)
  上七味,細(xì)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溫三服。忌豬肉、桃、李、雀肉、生冷、油膩、魚、蒜等。(出第十五卷中)
  又丹參湯 療腸鳴,發(fā)則覺作聲方。
  丹參 茯苓(各三兩) 桔梗(二兩) 生姜(四兩) 細(xì)辛 濃樸(炙) 食茱萸(各二兩)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七八里。忌生菜、豬肉、酢物。(出第四卷中)
 
  《廣濟(jì)》療腹內(nèi)諸氣脹滿。昆布散方。
  昆布 海藻 人參 玄參 橘皮 升麻(各三兩) 芎 桂心 干姜(各二兩) 小麥(一升半醋一升半漬之一宿出,暴醋盡止)
  上十味,搗篩為散,別搗小麥作散,合藥散一處,更搗千杵。酒服方寸匕,日三服,漸加至二匕,不利。忌熱面、炙肉、生蔥、蒜、粘食等物。
  又療冷氣。薏苡仁飯粥方。
  細(xì)伐薏苡仁炊為飯,氣味欲勻。如麥飯煮粥亦好,豉漿粥并任意。無(wú)所忌。
  又療氣。蘇子粥方。
  蘇子不限多少,研如麻子作粥,依食法,著蔥豉姜并得。無(wú)所忌。
  又療氣,膀胱急妨,宜下氣方。
  蕪荑搗,和食鹽末令調(diào),以綿裹如棗大,納下部。久時(shí)或下惡汁,并下氣,佳。無(wú)所忌。(通按∶膀胱急妨,謂小便急不得出而妨悶也)又療氣。昆布 法。
  高麗昆布一斤,白米泔汁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熟,擘長(zhǎng)三寸,闊四五分,仍取蔥白一握,二寸切斷,擘之更合,熟煮令昆布極爛,仍下鹽、酢、豉,糝調(diào)和,一依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調(diào)和。宜食粳米飯、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極下氣,大效。無(wú)所忌。
  又療心頭冷硬,結(jié)痛下氣。檳榔湯方。
  檳榔(十顆) 生姜 青木香(各三兩) 橘皮 枳實(shí)(炙) 甘草(炙) 大黃(各二兩)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如人行四五里進(jìn)一服,取微利。忌生菜、熱面、炙肉、海藻、菘菜等。
  又療一切氣,妨悶不能食。檳榔丸方。
  檳榔(七個(gè)) 芍藥(五分) 枳實(shí)(七枚炙) 人參(五分) 大黃(十六分) 青木香(六分) 桂心(四分)
  上七味,搗篩,蜜和丸。空腹服如梧子二十丸,日再服,漸加至二十五丸,微泄為度。
  忌生菜、熱面、炙肉、蒜、粘食、生蔥等物。
  又療氣。小芥子酒方。
  小芥子一升搗碎,以絹袋盛,好酒二升浸之七日,空腹溫服三合,日二服,漸漸加之,以知為度。酒盡旋旋添之。無(wú)所忌。
  又療久患?xì)饷。烏牛尿方?/div>
  取烏牛尿空心溫服一小升,日一服,氣散則止。無(wú)所忌。(并出第二卷中)
  《近效》燒鹽通一切氣,尤療風(fēng)方。
  取鹽花以生麻油和之,以濕布一片急裹,以繩子系如打墻錘許大,置瓦子上,以炭火四面燒,望之如火氣訖,更勿加炭,待火盡冷訖,吹扇去灰,收取鹽搗破。如患心腹脹滿,氣隔不通,取棋子大含咽之,立瘥。如煮訶黎勒、檳榔及茶湯,用此鹽療一切病。(韋特進(jìn)用之,極效驗(yàn))又訶黎勒丸。療氣脹不下食,尤除惡氣方。
  訶黎勒 青木香
  上二味,等分,搗篩,融沙糖和,眾手一時(shí)捻為丸。隨意服之,氣甚者每服八十丸,日再;稍輕者每服四五十丸則得。性熱者,以生牛乳下;性冷者,以酒下;不問(wèn)食之前后。(禮部蕭郎中處得,云自服大效)
 
  《千金》療臚脹脅腹?jié)M法灸膈俞百壯三報(bào),穴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翼》同)又療脹滿水腫法灸脾俞隨年壯,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翼》同)又療脹滿雷鳴酒沸法灸大腸俞百壯三報(bào),穴在第十六椎下兩傍各一寸半。(《翼》同)又療脹滿氣聚寒冷法灸胃管,穴在心鳩尾下三寸,灸百壯三報(bào)之。(《翼》同)又療脹滿繞臍結(jié)痛,堅(jiān)不能食法灸中管百壯,穴在臍上一寸,一名水分。(《翼》同)又療脹滿瘕聚,帶下疼痛法灸氣海百壯,穴在臍下一寸半。忌不可針。(《翼》同)又療脹滿結(jié)氣如水腫狀,小腹堅(jiān)如石法灸膀胱募百壯,穴在中極臍下四寸。(《翼》同)又療脹滿腎冷,瘕聚泄痢法灸天樞百壯。(通按,《銅人經(jīng)》天樞二穴俠臍二寸,《翼》同)又療冷脹胸滿,心腹積聚痞疼痛法灸肝俞百壯,穴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翼》同)又療五臟六腑積聚脹滿,羸瘦不能飲食法灸三焦俞隨年壯,穴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翼》同,并出第十六卷中)
  又療結(jié)氣法扁鵲曰,第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名闕俞,主胸中膈氣,灸隨年壯。(通按,關(guān)當(dāng)作闕,四椎兩旁一寸半,乃厥陰俞也)又主心腹諸病,堅(jiān)滿煩痛,憂思結(jié)氣,寒冷霍亂,心痛吐下,食不消,腸鳴泄痢法。
  灸太倉(cāng)穴,一名胃募,在心下四寸、胃管下一寸,灸百壯。
  又主結(jié)氣囊裹,針?biāo)幩患胺ā?/div>
  灸肓募二,穴在從乳頭邪度至臍中,屈去半從乳下行度頭是,灸隨年壯。(通按,銅人穴依法量度,乃得日月膽募之穴,然主療別。肝募期門穴在此穴上五分,然主療與此頗同)又凡臍下絞痛,流入陰中,發(fā)作無(wú)時(shí),此冷氣療之法。
  灸臍下三寸,名關(guān)元,百壯。
  又療短氣不語(yǔ)法灸肘后兩筋間,名天井,百壯。
  又方:灸大椎,隨年壯。
  又方:灸肺俞,穴在第三椎兩旁各一寸半,百壯。
  又方:灸肝俞,第九椎,百壯。
  又方:灸尺澤百壯。
  又方:灸手十指頭各十壯。
  又方:灸小指第四指間交脈上,七壯。
  又少年房室多短氣者法灸鳩尾頭五十壯。(并出第十七卷中)
 
  《病源》胸脅痛者,由膽與肝及腎之支脈虛,為寒氣所乘故也。足少陽(yáng),膽之經(jīng)也,其支脈從目銳 ,貫?zāi)肯滦,至胸循脅里。足厥陰,肝之經(jīng)也,其支脈起足大指聚毛上,循入腹,貫膈布脅肋。足少陰,腎之經(jīng)也,其支脈起肺,出絡(luò)心,注胸中。此三經(jīng)之支脈,并循行胸脅,邪氣乘于胸脅,故傷其經(jīng)脈,邪氣之與正氣交擊,故令胸脅相引而急痛也。診其寸口脈弦而滑,弦則為痛,滑則為實(shí),痛則為急,實(shí)則為躍,弦滑相搏,則胸脅搶息痛也。
  又卒苦煩滿,又胸脅痛欲死候,此由手少陽(yáng)之絡(luò)脈虛,為風(fēng)邪所乘故也。手少陽(yáng)之脈,起小指次指之端,上循入缺盆。布膻中,散絡(luò)心包,風(fēng)邪在其經(jīng),邪氣迫于心絡(luò),心氣不得宣暢,故煩滿。乍上攻于胸或下引于脅,故煩滿而又胸脅痛也。若經(jīng)久邪氣留連,搏于臟則成積,搏于腑則成聚也。(并出第十六卷中)
  《廣濟(jì)》療氣結(jié)筑心,胸脅悶痛,不能吃食。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四顆炮,去核) 人參(二分)
  上二味,搗篩為散,以牛乳二升,煮三四沸,頓服之。分為二服亦得,如人行三二里進(jìn)一服。無(wú)所忌。
  又療胸脅不利,腹中脹,氣急妨悶。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一斤) 桂心(六兩) 檳榔(二兩末)
  上四味,細(xì)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絞去滓,分溫五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jìn)一服,快利為度。忌羊肉、餳、生蔥、油膩!抖虅 酚袇擒镙侨w,無(wú)檳榔,余并同又療胸脅妨悶,胃中客氣,大便苦難。大黃丸方。
  大黃(十二分) 濃樸(四分炙) 枳實(shí)(四分炙) 芒硝(八分) 杏仁(六分去皮、尖)葶藶子(四分熬)
  上六味,搗篩,蜜和丸?崭挂燥嫹缥嘧邮,日二服,稍稍加,以大便微調(diào)為度。
  忌生冷、油膩、粘食。(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冷氣脅下往來(lái),胸膈痛引脅背悶。當(dāng)歸湯方。
  當(dāng)歸 芍藥 吳茱萸 桂心 人參 大黃 甘草(各二兩) 茯苓 枳實(shí)(各一兩) 干姜(三兩)
  上十味,細(xì)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一服八合,日三服。治尸注亦佳。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等。(出第十六卷中)
 
  《短劇》療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當(dāng)以溫藥下之。大黃附子湯方。
  大黃(三兩) 附子(三枚炮) 細(xì)辛(二兩)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若強(qiáng)盛人煮取三升半,分為三服,服別如人行四五里進(jìn)一服。忌豬肉、冷水、生菜等。(仲景同)又半夏茯苓湯 療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煩,或水鳴多唾,口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欲食,此皆胃氣弱,受冷故也,其脈喜沉弦細(xì)遲,悉主之方。
  半夏(五兩洗) 生姜(五兩) 茯苓(三兩) 旋復(fù)花(一兩) 陳橘皮 人參 桔梗芍藥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欲得利者,加大黃;須微調(diào)者,用干地黃;病有先時(shí)喜水,下者,加白術(shù)三兩,除旋復(fù)花;若大便不調(diào),宜加大黃及干地黃,并用三兩。忌羊肉、餳、酢物、生蔥、豬肉、海藻、菘菜。(《集驗(yàn)》同,出第一卷中)
 
  《廣濟(jì)》療胸膈氣脹滿,吃食心下妨,虛熱,腳手煩疼,漸羸瘦不能食,四肢無(wú)力。枳實(shí)丸方。
  枳實(shí)(六分) 犀角(四分) 前胡(四分) 青木香(八分) 麥門冬(去心八分) 赤茯苓(八分) 苦參(六分) 芍藥(六分)
  上八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子。以飲空腹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二服,不利。忌生菜、熱面、油膩、炙肉、酢、蒜。
  又療胸膈滿塞,心背撮痛,走注氣悶。宜服此柴胡湯方。
  柴胡(六分) 當(dāng)歸(六分) 青木香(六分) 犀角(屑六分) 檳榔(十個(gè)) 甘草(二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絞去滓,納麝香末。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微利為度。忌海藻、菘菜、生菜、熱面、蕎麥、豬、魚、蒜。
  又療胸膈間伏氣不下食,臍下滿,柴胡湯方。
  柴胡(三兩) 枳實(shí)(三兩) 生姜(三兩) 白術(shù)(三兩) 甘草(炙一兩) 檳榔(七個(gè))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分溫二服,服別如人行六七里進(jìn)一服,小弱人微利。禁生冷、蒜、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并出第一卷中)
 
  《病源》疝者,痛也,此由陰氣積于內(nèi),寒氣結(jié)搏而不散,腑臟虛弱,風(fēng)冷邪氣相擊,則腹痛里急,故云寒疝腹痛也。(出第二十卷中)
  《廣濟(jì)》療丈夫虛勞,寒疝腹痛,并主產(chǎn)后方。
  生干地黃(三兩) 甘草(炙二兩) 茯苓(二兩) 人參(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大棗(十四枚) 白羊肉(去脂三斤)
  上七味,切,以水三斗,先煮羊肉取一斗,去羊肉,納諸藥,煮取五升,納蔥白一把,煮取四升,絞去滓,分溫五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十二三里后藥消,進(jìn)少食,食消服藥。忌蕪荑、海藻、菘菜、酢物,余無(wú)忌。(出第四卷中)
  仲景《傷寒論》,寒疝繞臍苦痛,若發(fā)則白汗出,手足厥寒,若脈沉弦者。二物大烏頭煎主之方。
  大烏頭(十五枚) 白蜜(二斤)
  上藥以水三升,煮烏頭取二升,去烏頭,納蜜煎令水氣盡,得二升,強(qiáng)人服七合,弱人五合,一服不瘥,明日更服,日止一服,不可再也。忌豬肉、冷水。(《千金》同)又寒疝腹?jié)M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盡痛,灸刺、諸藥所不能治者。抵當(dāng)烏頭桂枝湯主之方。
  秋烏頭(實(shí)中大者十枚) 白蜜(二斤一方一斤) 桂心(四兩)
  上三味,先以蜜微火煎烏頭減半,去烏頭,別一處,以水二升半,煮桂,取一升,去滓,以桂汁和前蜜合煎之,得一升許,初服二合,不知更服,至三合又不復(fù)知,更加至五合,其知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也。忌豬肉、冷水、生蔥等。(《范汪方》同)桂心(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取五合,和前烏頭蜜,令得一升余,并同前法服。(仲景《傷寒論》、《千金》同)又療寒疝腹中痛,引脅痛及腹里急者。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主之方。
  當(dāng)歸(三兩) 生姜(五兩) 肥羊肉(一斤去脂)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合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痛即當(dāng)止。若寒多者,加生姜,足前成一斤;若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術(shù)一兩,合前物煮取三升。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依前。(《經(jīng)心錄》、《范汪》同,無(wú)忌)又療寒疝腹中痛者。柴胡桂枝湯方。
  柴胡(四兩) 大棗(六枚) 黃芩(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 桂心 生姜(各一兩半) 芍藥(一兩半)
  上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又云,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fù)如柴胡湯法。今著人參作半劑。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
 。ú⒊龅谑寰碇校
  《短劇》寒疝氣,腹中虛痛,及諸脅痛,里急。當(dāng)歸生姜等四味主之方。
  當(dāng)歸 生姜 芍藥(各三兩) 羊肉(三斤)
  上藥,切,以水一斗二升,煮肉爛熟,出肉,納諸藥,煎取三升,分溫服七合,日三,數(shù)有效。(《古今錄驗(yàn)》、《經(jīng)心錄》、《范汪》同,出第一卷中)
  《集驗(yàn)》療寒疝氣來(lái)往,沖心腹痛。桂心湯方。
  桂心(四兩) 生姜(三兩) 吳茱萸(二兩)
  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蔥。
  又療寒疝下牽少腹痛。附子丸方。
  附子(二兩炮) 桃仁(三兩去皮、尖) 蒺藜子(一升去角、尖,熬)
  上三味,搗篩末,蜜和丸梧子大。空腹酒下十丸,漸加至十五丸及二十丸,日再服。忌生菜、熱面、炙肉、筍、蒜、豬、魚。(出第六卷中)
  又療積年腹內(nèi)宿結(jié)疝冷氣,及諸癖癥等。香豉丸方。
  香美爛豉曝干,微熬,令香即止 小芥子去土石,微熬,令赤即止(各一升)
  上二味,搗篩,蜜和丸梧子大?崭咕品,漸加至三十丸,日二服。初服半劑以來(lái),腹中微絞痛,勿怪之,是此藥攻病之候。
  又療疝瘕冷氣方
  采鼠李子日干,九蒸九曝,酒浸。服三合,日兩服。漸加至三服,能下血及碎肉積滯物《古今錄驗(yàn)》楚王瓜子丸 療心腹寒疝,胸脅支滿,食飲不化,寒中腹痛,及嘔痢風(fēng)痙,頸項(xiàng)強(qiáng)急,不得俯仰方。
  桂心(五分) 茱萸(三兩) 白薇(一分) 干姜(四分) 烏頭(二分炮) 蜀椒(五分汗)
  上九味,末之,合蜜和為丸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以腹中溫、身中 為度。忌生蔥、豬肉、冷水。(方中無(wú)瓜子,未詳方名,《范汪》等同,出第八卷中)
 
  《病源》夫疝者,痛也,陰氣積結(jié)所生也,陰氣不散則寒氣盛,寒氣盛則痛,上下無(wú)常處,冷氣上沖于心,故令心痛也。(出第二十卷中)
  《范汪》大茱萸丸 療心腹寒疝,胸中有逆氣,時(shí)上搶心痛,煩滿不得臥,面目惡風(fēng),悸掉,惕惕時(shí)驚,不欲飲食而嘔,變發(fā)寒熱方。
  吳茱萸(半升) 細(xì)辛 芍藥 柴胡(一方用前胡) 旋復(fù)花 黃芩 紫菀 人參 白術(shù)茯苓 干姜 桂心 附子(炮) 甘草(炙) 半夏(洗) 當(dāng)歸(各半兩)
  上十六味,搗篩,以蜜和為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加。忌生蔥、羊肉、餳、酢物、桃、李、雀肉、豬肉、生菜、海藻、菘菜,除此更無(wú)所忌。(一方有蜀椒、無(wú)桂心,又一方有干地黃、無(wú)黃芩,《深師》同,出第十四卷中)
  《短劇》解急蜀椒湯 主寒疝氣,心痛如刺,繞臍腹中盡痛,白汗出,欲絕方。
  蜀椒(二百枚汗) 附子(一枚炮) 粳米(半升) 干姜(半兩) 半夏(十二枚洗)大棗(二十枚) 甘草(一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澄清,熱服一升。不瘥,更服一升,數(shù)用療心腹痛困急欲死,解結(jié)逐寒,上下痛,良。忌豬羊肉、餳、海藻、菘菜。(《肘后》、《古今錄驗(yàn)》、《范汪方》無(wú)甘草,余同,《經(jīng)心錄》同,出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心痛寒疝。牡丹丸方。
  牡丹(去心) 桂心(各二兩) 烏頭(炮二枚)
  上三味,末之,合蜜和為丸如大豆。旦起未食服三丸,日二,不知稍增之。藥少急,寧少服。并治遁尸發(fā)動(dòng),無(wú)烏頭、附子亦可用,炮之。忌胡荽、豬肉、冷水、生蔥等。(出第八卷中)
 
  《集驗(yàn)》療卒疝暴痛方。
  灸大敦,男左女右,三壯立已。穴在灸經(jīng)圖上。(出第六卷中)
  文仲療卒得諸疝,少腹及陰中相引絞痛,白汗出,欲死方。
  搗沙參下篩。酒服方寸匕,立愈。(《肘后》、《備急》同)又若不瘥,服諸利丸下之,走馬湯亦佳,此名寒疝,亦名陰疝,張仲景飛尸走馬湯方。
  巴豆(二枚去心、皮,熬) 杏仁(一枚去尖、皮)
  上二味,取綿纏,捶令極碎,投熱湯二合,捻取白汁服之,須臾瘥。未瘥更一服,老小量之。通療鬼?yè)粲惺钫撸P畲怂,用?yàn)。忌野豬肉、蘆筍。(《備急》同,出第十卷中)
 
  《病源》七疝候,七疝者,厥疝,癥疝,寒疝,氣疝,盤疝, 疝,野狼疝也。厥逆心痛,足寒,諸飲食吐不下,名曰厥疝也;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名曰癥疝也;寒飲食則脅下腹中盡痛,名曰寒疝也;腹中乍滿乍減而痛,名曰氣疝也;腹中痛在臍旁,名盤疝也;腹中臍下有積聚,名曰 疝也;少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名曰野狼疝也。凡七疝,皆由血?dú)馓撊,飲食寒溫不調(diào)之所生也。(出第二十卷中)
  文仲小器七疝丸 主暴心腹厥逆,不得氣息,痛達(dá)背膂,名曰尸疝;心下堅(jiān)痛,不可手迫,名曰石疝;臍下堅(jiān)痛,得寒冷食輒劇,名曰寒疝;脅下堅(jiān)痛大如手,痛時(shí)出見,若不痛不見,名曰盤疝;臍下結(jié)痛,女人月事不時(shí),名曰血疝;少腹脹滿引膀胱急痛,名曰脈疝;悉主之方。(臣等看詳七疝,已載前序)椒(四分汗) 桔梗 芍藥 干姜 濃樸(炙) 細(xì)辛 附子(炮各二分) 烏頭(一分炮)
  上八味,末之,蜜和丸。服如大豆三丸,加至七八丸,日三服。忌豬肉、冷水、生菜。
  (出第一卷中)
  《古今錄驗(yàn)》七疝丸 療疝諸寒,臍旁痛,上支胸中滿,少氣。太醫(yī)丞樊之方。
  蜀椒(五分汗) 干姜 濃樸(炙) 黃芩 細(xì)辛 芍藥 桂心(各四分) 桔梗(二分) 烏喙(一分炮) 柴胡(一分) 茯苓(一分) 牡丹皮(一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梧子大。先 以酒服七丸,日三,不知漸加,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酢物、胡荽。(《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集驗(yàn)》疝氣。桃仁湯方。
  桃仁(去皮、尖) 吳茱萸 橘皮 海藻(各三兩) 生姜 茯苓 羌活 蒺藜子(去角各三兩)
  上八味,切,以水三大升,煮取九合,分為三服,空心服。忌酢物。
 
  《深師》療虛冷心腹寒疝,胸脅支滿,飲食不消,腹中痛,久痢頸強(qiáng)。芎 丸方。
  芎 (七分) 烏頭(四分炮) 防葵(三分) 蜀椒(九分汗) 白薇(二分) 桂心(十分)白芷(五分) 茱萸(六分) 干姜(八分)
  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二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知為度。忌豬肉、冷水、生蔥。(《范汪》同)又主虛冷、痰癖、疝,食不消,心腹痛,氣弱不欲食,虛 羸瘦。吳茱萸丸方。
  吳茱萸(十分) 紫菀(三分) 白薇(三分) 烏頭(十分炮) 桂心(六分) 前胡芍藥 細(xì)辛 芎 黃芩(各五分)
  上十味,下篩,蜜和。酒服如梧子五丸,日三,稍加之。忌豬肉、冷水、桃、李、生蔥、生菜等。(謹(jǐn)按∶別本有此方,原欠五味。按,忌法有桃、李,即當(dāng)用白術(shù),恐后《古今錄驗(yàn)》治寒疝積聚是全方,出第十六卷中)
  《范汪》療手足熱,腹中寒疝,不能食飲,數(shù)心腹痛。十一物七熬飯后丸方。
  茯苓(五兩) 干姜(六兩今倍并十二兩) 大黃(二斤) 柴胡(十兩) 芎 (七兩) 蜀椒(一兩汗) 芒硝(一升重十兩今減五合) 杏仁(一升去皮、尖) 葶藶子(一升) 加桂心(五兩) 附子(三兩炮)
  上藥干姜、茯苓不熬,余皆熬,搗篩,以蜜和丸如梧子。飲服七丸,日三。龍朔元年三月十七日,詔書十一物七熬方。忌豬肉、冷水、醋物、生蔥等。(出第十四卷中。通按,除干姜、茯苓,當(dāng)九熬,今云七者,以桂心、附子蓋加之)《集驗(yàn)》療寒疝不能食方
  取馬藺子一升,每日取胡桃許,以面拌熟,煮吞之,然后依常飯日再服,服盡必愈。亦除腹內(nèi)一切諸疾,消食肥肌,仍時(shí)燒磚熱,以 羊毛作氈裹,卻氈上熨之,日一度尤佳。
 
  《病源》夫積聚者,由寒氣在內(nèi)所生也,血?dú)馓撊,風(fēng)邪搏于腑臟,寒多則氣澀,氣澀則生積聚也。積者,陰氣,五臟所生,始發(fā)不離其部,故上下有所窮已;聚者,陽(yáng)氣,六腑所成也,故無(wú)根本,上下無(wú)所留止,但諸臟腑受邪,初未能為積聚,邪氣留滯不去,乃成積聚。其為病也,或左右脅下如覆杯,或臍上下如臂,或胃管間覆大如盤,羸瘦少氣,或?yàn)⒄愫疅,四肢不收,飲食不為肌膚,或累累如桃李,或腹?jié)M嘔泄,寒則痛,故云寒疝積聚也。
  其脈 (所吏反)而緊,積聚浮而牢,積聚牢強(qiáng)急者生,虛弱急者死。(出第二十卷中。通按,脈數(shù)為 ,脈遲為駛)《深師》破積丸 療寒疝久積聚,周走動(dòng)搖,大者如鱉,小者如杯,乍來(lái)乍去,在于胃管,大腸脹滿不通,風(fēng)寒則腸鳴,心下寒氣上搶,胸脅支滿。芫花丸方。
  芫花(一分) 蜀椒(一分汗) 大黃(六分) 細(xì)辛(六分) 桔梗(五分) 烏頭(四分炮)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飲服五丸,日三,當(dāng)下如泥,病愈。忌豬羊肉、餳、酢物、生菜等。
  又當(dāng)歸丸 療心腹勞強(qiáng),寒疝邪氣往來(lái),堅(jiān)固結(jié)聚,苦寒煩 (于緣切,下同),不得臥桔梗(二分) 葶藶子(熬五分) 藜蘆(炙二分) 濃樸(炙五分) 杏仁(五十枚去尖、皮)附子(炮五分) 桂心 人參(各三分) 沙參(三分) 特生 石(一兩燒半日)
  上十味,搗篩,蜜和如梧子。飲服三丸,日三,稍加之。忌豬肉、生蔥、冷水。(出第二十二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久寒三十歲心腹疝,癥瘕積聚,邪氣往來(lái),厥逆搶心痛,久痹羸瘦少氣,婦人產(chǎn)乳余疾,胸脅支滿不嗜食,手足 煩,月水不通,時(shí)時(shí)便血,名曰破積聚。烏頭續(xù)命丸方。
  食茱萸(十分) 芍藥(五分) 細(xì)辛(五分) 前胡(五分一云柴胡) 干姜(十分)烏頭(十分炮) 紫菀 黃芩 白術(shù) 白薇(各三分) 芎 人參 干地黃(各五分) 蜀椒(十分汗) 桂心
  上十五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忌生菜、生蔥、豬肉、冷水、桃、李、雀肉、蕪荑等。(《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集驗(yàn)》療腎冷及疼,疝氣滯后,灌方。
  鹽花(一大合) 漿水(半大升)
  上二味,和暖灌下部,少間即下膿,日一度,再灌之,即止。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qǐng)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jiǎn)介 | 服務(wù)項(xiàng)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diǎn):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chǎng)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fēng)險(xiǎn)評(píng)級(jí)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cè)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wù)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浙)-經(jīng)營(yíng)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chǎng):0571-88161141 服務(wù):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