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葉下花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
【拼音名】Yè Xià Huā
【英文名】Fruit of Siberian Nitraria
【別名】追風(fēng)箭、兔耳風(fēng)、地黃連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白背兔耳風(fēng)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insliaea pertyoides Franch. Var. albo-tomentosa Beauverd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原形態(tài)】白背兔耳風(fēng) 多年生草本,高60cm。根莖粗短,密生纖維狀須根。莖直立或斜升平展,稍木質(zhì),黃綠色,具棕色紅絨毛。單葉互生;葉有柄,極短;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cm,寬1.5-3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上面沿脈上及邊緣有棕色絨毛,下面密被白絨毛尖,基部心形,上面沿脈上及邊緣有棕以絨毛,下面密被白絨毛,沿脈及邊緣有棕色絨毛,主脈3條。頭狀花序幾個排成腋生短總狀花序;總苞長圓形;總苞片數(shù)層,邊緣膜質(zhì),外層先端常有絨毛;花白色,長約2cm;花軸自葉腋扭向葉背面,懸垂于葉下。瘦果具羽毛狀冠毛,污白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灌木叢或疏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1α-H-愈創(chuàng)木-4(15)-烯6α-12-內(nèi)酯-10α-O-β-D-吡喃葡萄糖甙[1α-H-gluai-4(15)-en-6α-12-olide-10α-O-β-D-glucopyranoside][1]。
【性味】味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散瘀止血;消腫散結(jié)。主風(fēng)濕痹痛;血瘀經(jīng)閉;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外傷出血;瘰疬結(jié)核;風(fēng)寒;喘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感想末撒。
【注意】《云南中草藥》: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 1.《昆明藥植調(diào)查報告》:治骨折,癆傷筋骨。 2.《云南中草藥》:行氣活血,除濕止痛,接筋骨。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骨折,閉經(jīng),過敏性皮炎。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