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櫻桃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Yīnɡ Táo Yè
【英文名】leaf of Falsesour cherry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櫻桃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G.Don[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葉。
【原形態(tài)】櫻桃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3-8m。樹皮灰白色,有明顯的皮孔;幼枝無毛或被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7-1.5cm,被疏柔毛,先端有1或2個大腺體;托葉披針形,有羽裂腺齒,早落;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12cm,寬3-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邊有尖銳重鋸齒,齒端有小腺體,上面暗綠色,近無毛,下面淡綠色,沿脈或脈間有稀疏柔毛;花兩性,花序傘房狀或近傘形;有花3-6朵,先葉開放;花梗長8-19mm,被疏柔毛;萼筒鐘狀,外被疏柔毛;萼片5,三角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急尖或鈍;花瓣5,白色,卵圓形,先端下凹或二裂;雄蕊30-35,栽培者可達50枚;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無毛雌蕊1,子房下位。核果近球形,紅色,直徑9-13mm,種子1顆,包圍于黃白色木質(zhì)內(nèi)果皮中;ㄆ3-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600m 的山坡向陽處或溝邊。 資源分布:分布華東及遼寧、河北、甘肅、陜西、湖北、四川、廣西、山西、河南等地。
【性味】甘苦;溫;無毒
【歸經(jīng)】肝;脾;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止咳止血,解毒殺蟲。主胃寒食積;腹瀉;咳嗽;吐血;瘡瘍腫癰;蛇蟲咬傷,陰道滴蟲。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附方】①治腹瀉,咳嗽:櫻桃葉及樹枝,水煎服。(《湖南藥物志》)②治陰道滴蟲:櫻桃樹葉(或桃樹葉)一斤。將上藥煎水坐浴,同時用棉球(用線扎好)沾櫻桃葉水塞陰道內(nèi),每日渙一次,半月即愈。(《全展選編·婦科》)
【臨床應(yīng)用】 1.《唐本草》:搗葉封,主蛇毒;絞汁服防蛇毒內(nèi)攻。 2.《滇南本草》:治吐血。 3.《滇南本草圖說》:敷瘡。 4.《本草再新》:養(yǎng)肝助火,健脾開胃,除胃脘之積寒,消食破滯。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