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巖筍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云南中草藥選》
【拼音名】Yán Sǔn
【別名】巖角、石竹子、接骨丹(《云南中草藥》),石筍、巖竹(《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蘭科植物通蘭的全草。全年可采,鮮用或開水燙后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附生草本,高約30~50厘米.須根多數(shù),肉質(zhì)狀,灰白色或淺褐色。莖叢生,圓柱形,綠色,分節(jié)明顯,形如竹筍,基部數(shù)節(jié)有鞘狀葉緊包于莖節(jié)。葉互生,寬線形至長橢圓形,長12~20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秋季落葉,殘存葉基成抱莖的膜質(zhì)鞘?偁罨ㄐ蝽斏;花大,徑達5厘米,白色,唇瓣金黃色帶紅色花紋,邊緣流蘇狀,每花基部有橢圓形的大型苞片1枚,長3厘米以上,比花梗長。蒴果橢圓形或卵形,內(nèi)有多數(shù)粉狀的種子。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于巖石或樹干上。分布云南、貴州、西藏等地。
【性味】 甘,平。 ①《貴州藥植目錄》:甘,平。 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甘淡,涼。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治肺炎,氣管,支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骨折,跌打勞傷。 ①《云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接骨。 ②《貴州藥植目錄》:止咳平喘。 ③《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滋陰潤肺,止咳化痰。治肺結核,肺炎,氣管、支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附方】 ①治咳喘:巖筍(全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骨折:鮮巖筍加酒適量搗絨,炒熱加入雞蛋清調(diào)勻外敷。(《云南中草藥》) ③治閉合性骨折:巖筍、石蚌腿、山苤菜。加酒搗敷。(《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④治跌打損傷、刀槍傷:巖筍三至五錢。水煎服或泡酒服;另以鮮巖筍搗爛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