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杏枝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jīng)》。
【拼音名】Xìnɡ Zhī
【英文名】twig of Apricot, twig of Ansu Apricot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樹枝。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1.Armeniaca vulgaris Lam.[Prunus armeniaca L.]2.Armeniaca vulgaris Lam.var.ansu(Maxim.)Yü et Lu[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3.Armeniaca sibirica(L.)Lam.[Prunus sibirica L.]4.Armeniaca mandshurica(Maxim.)Skv.[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 1.杏 落葉小喬木,高4-10cm;樹皮暗紅棕色,縱裂。單葉互生;葉片圓卵形或?qū)捖研危L(zhǎng) 5-9cm,寬4-8cm。春季先葉開花,花單生枝端,著生較密,稍似總狀;花幾無梗,花萼基部成筒狀,外面被短柔毛,上部5裂;花瓣5,白色或淺粉紅色,圓形至寬倒卵形;雄蕊多數(shù),著生萼筒邊緣;雌蕊單心皮,著生萼筒基部。核果圓形,稀倒卵形,直徑2.5cm以上。種子1,心狀卵形,淺紅色;ㄆ3-4月,果期6-7月。 2.野杏 本變種的主要特征為 葉片基部楔形或?qū)捫ㄐ;花?朵簇生,淡紅色;果實(shí)近球形,紅色;核卵球形,離肉,表面粗糙而有網(wǎng)紋,腹棱常銳利。 3.山杏 灌木或小喬木,高2-5m。葉卵形或近圓形,長(zhǎng)(3-)5-10cm,寬(2.5-)4-7cm。花單生,直徑1.5-2cm;萼片長(zhǎng)圓狀橢圓形,先端尖;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紅色。果實(shí)扁球形,直徑 1.5-2.5cm,兩側(cè)扁,果肉薄而干燥,熟時(shí)開裂,味酸澀,不能吃。核易與果肉分離,基部一側(cè)不對(duì)稱,平滑;ㄆ3-4月,果期6-7月。 4.東北杏 大喬木,高5-15m。幼枝無毛。葉橢圓形或卵形,長(zhǎng)6-12cm,寬3-8cm;ǚ奂t色或白色;雄蕊多數(shù);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形,直徑1.5-2.6cm,黃色;核近球形或?qū)挋E圓形,長(zhǎng)13-18mm,寬11-18mm,粗糙,邊緣鈍;ㄆ4-5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3.山杏 生于海拔700-2000m的干燥向陽、丘陵、草原。 4.東北杏 生于海拔400-1000m的開闊的向陽山坡灌木林或雜木林下。 資源分布:1.杏 分布于全國(guó)各地,多系栽培。在新疆伊犁一帶有野生。 2.野杏 主產(chǎn)于我國(guó)北部地區(qū),栽培或野生,尤其在河北、山西等地普遍野生,山東、江蘇等地也產(chǎn)。 3.山杏 分布于東北、華北和甘肅等地。 4.東北杏 分布于吉林、遼寧等地。
【化學(xué)成份】野杏的細(xì)枝含槲皮甙(quercitrin),鼠李素-3-O-鼠李糖甙(rhamnetin-3-O-rhamnoside),鼠李檸檬素-3-O-鼠李糖甙(rhamnocitrin-3-O-rhamnoside)。
【性味】辛;平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跌打損傷;瘀血阻絡(luò)
【用法用量】?jī)?nèi)服:30-90g。
【各家論述】《本草圖經(jīng)》:主墮傷。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