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蓑衣藤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中國藥植志》
【拼音名】Xiǎo Suō Yī Ténɡ
【別名】小木通(《中國藥植志》)。
【來源】為毛茛種植物小蓑衣藤的根或莖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落葉蔓生灌木,高可達(dá)5米。莖綠色至褐色,有條紋,一年生枝有密毛,旋即脫落。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對生;葉柄長至7厘米,具條紋及淡褐色毛;小葉5~7片,頂端小葉時(shí)有連生者,具柄;小葉片卵形,長2~5厘米,寬1~3厘米,全緣或具2~3闊齒,兩面均具短毛。圓錐狀花序腋生,梗長2~8厘米,有毛,序上有葉戌小葉狀苞片;花兩性,白色;花被4~5片,倒卵形,頂端圓形,微凹,外面密被絨毛,內(nèi)面較;雄蕊多數(shù),花粉囊短于花絲;雌蕊多數(shù),子房上位,花柱有長白毛,柱頭側(cè)生。瘦果扁卵形,黑色,無毛,宿存花柱展長,具白色羽狀毛.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林下、灌叢中。分布甘肅、陜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陜西中草藥》:辛,溫。
【功能主治】 ①《中國藥植志》:發(fā)表,利小便。 ②《陜西中草藥》:行氣活血,祛風(fēng)濕,止痛。治跌打損傷,瘀滯疼痛,風(fēng)濕性筋骨痛,肢體麻木。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4錢。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