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蕊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 出自1.《本草拾遺》:石蕊,生太山石上,如花蕊。為丸、散服之。今時無復有。石濡,生石之陰,如屋游、垣衣之類,得雨則展,故名石濡。早春青翠,端開四葉。性冷,明目,不饑渴。 2.《綱目》:《別錄》石濡具其功用,不言形狀,陳藏器言是屋游之類,復出石蕊一條,功同石濡,蓋不知其即一物也。此物惟諸高山石上者為良,今人謂之蒙頂茶。生袞州蒙山石上,乃煙霧熏染日久結(jié)成,蓋苔衣類也。彼人春初刮取曝干饋人,謂之云
【拼音名】Shí Ruǐ
【別名】石濡、石芥、云茶、蒙頂茶、石蕊花、石云茶、云芝茶、蒙山茶、蒙陰茶、酶苔、石花、刀傷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蕊科植物鹿蕊的枝狀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adonia rangiferina(L.)Web.[Lichenrangiferinus L.;Cladina rangiferina Nyl. ]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采后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初生地衣體早期即消失。果柄子(子器柄)主軸明顯,為不等長我多叉假軸型分枝,枝腋間有近圓形小穿孔,枝頂端呈荼褐色,常向同一方向傾斜或下垂;分枝圓柱,粗壯,中空,高3-12cm或過之,粗1-3mm,表面呈灰色或深灰綠色,生長在光照強處,常變成污黑色,無光澤。果柄無皮層;外髓層粗糙,其間分散子囊盤呈褐色,小型,頂生于果柄上。分生孢子器呈黑褐色,卵圓形,含無色粘液,生于果柄小枝的頂端。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生于巖石表面的細土層上,且多在高山帶。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內(nèi)蒙古、陜西、福建、臺灣、湖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地衣體子器柄圓柱形,長5-10cm,具不等長多叉分枝,表面灰白色,粗糙,枝腋有小穿孔。子器頂生,半球形,暗褐色呀黑褐色,干時脆硬,濕時柔軟。
【化學成份】地衣枝狀體含黑荼漬素(atranorin),反丁烯二酸原冰島衣酸酯(fumarprotocetraric acid).
【性味】甘;澀,性涼
【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潤燥,涼肝,化痰,利濕。。主煩熱不安,咽燥痰結(jié),目昏翳障,熱淋,黃疸。
【用法用量】內(nèi)服:沸水泡,9-15g
【注意】《綱目》:不可煎飲,止宜咀嚼及浸湯啜,清涼有味。
【各家論述】 1.《本草匯言》:石蕊,能去心熱煩悶不安,肝熱眼障失明,脾熱唇口瘡發(fā),肺熱咽喉痰結(jié),腎熱小便淋閉,凡諸虛火、火郁之癥,咸宜用之。 2.《別錄》:明目,益精氣,令人不饑渴。 3.《綱目》:生津潤咽,解熱化痰。 4.《綱目拾遺》:治胃熱,消積滯。 5.《貴州草藥》:清熱除濕,涼血止血。 6.《陜西中草藥》:祛風,鎮(zhèn)痛。治頭痛,偏頭痛。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