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石榴皮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
出自1.《雷公炮炙論》。
2.《本草圖經(jīng)》:安石榴,舊不注所出州土,或云本生西域。陸璣與弟云書云,張騫為漢使外國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是也。今處處有之。木不甚高大,枝柯附干,自地便生作叢,種極易息,折其條盤土中便生;ㄓ悬S、赤二色,實亦有甘、酢二種,甘者可食,酢者入藥。又有一種山石榴,形頗相類而絕小,不作房,生青、齊間,甚多,不入藥,但蜜漬以當果,或寄京下,甚美。
3.《本草衍義》:安石

【拼音名】Shí Liu Pí

【英文名】Pomegranate Rind

【別名】石榴殼、安石榴酸實殼、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unica granatum L.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厚熟,頂端開裂時采摘,除去種子及隔瓤,切瓣曬干,或微火烘干。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或喬木,高通常3-5m,稀達10m。枝頂常成尖銳尖長刺,幼枝有棱角,無毛,老枝近圓柱形。葉對生或簇生;葉柄短;葉片長圓圓狀披針形,紙質(zhì),長2-9cm,寬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漸狹,全緣,上面光亮;側(cè)脈稍細密;1-5朵生枝頂;花梗長2-3mm;花徑約3cm;萼筒鐘狀,長2-3cm,通常紅色或淡黃色,6裂,裂片略外展,卵狀三角形,外面近頂端有一黃綠以腺體,邊緣有小乳突;花瓣6,紅色、黃色或白色,與萼片互生,倒卵形,長1.5-3cm,寬1-2cm,先端圓鈍;雄蕊多數(shù),著生于萼管中部,花藥球形,花絲細短;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頭狀。漿果近球形,直徑5-12cm,通常淡黃褐色、淡黃綠色或帶紅色,果皮肥厚,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種子多數(shù),鈍角形,紅色至乳白色;ㄆ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向陽山坡或栽培于庭園等處。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向陽的環(huán)境,耐旱、耐寒,也耐瘠薄,不耐,不澇和蔭蔽。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夾沙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 用扦插、壓條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育苗移栽:在冬季進行,選取直徑1cm左右的粗的、健壯的枝條,剪成6-7節(jié)長的插條。然后在1.3m寬的苗床上,按行距33cm開橫溝,深約16cm,每隔10-13cm扦插1根,露出地面約1/4,蓋土壓緊,培育1-2年,在冬季落葉后至早春發(fā)芽前移栽,行、株距各3m左右。壓條繁殖:4月芽萌動前壓條的,夏季才能生根,7-8月可分割,次春移植;7-8月壓條的,當年可生根,次春同時分割和移植。分株繁殖:在冬季至早春發(fā)芽前,把樹腳萌發(fā)的小苗連根挖起栽腫。
田間管理 扦插萌芽后,要注意培養(yǎng)主干,只留1-2芽生長,其余除去。中耕除草、追肥3次,在4、6、8月進行,可施人畜糞水。移栽后,每年中耕除草3次,在4、7、9月進行;追肥2次,在3月及11月用人畜糞水、廄肥等,在樹財開溝施用。冬季要修剪1次,使樹冠枝條稀疏均勻。分株繁殖的管理,與育苗移栽相同。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介殼蟲,用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噴霧,每隔10日1次,連噴3-4次。

【性狀】
性狀鑒別 果皮半圓形或不規(guī)則塊片,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黃棕色、暗紅色或棕紅色,稍具光澤,粗糙,有棕色小點,有的有突起的筒狀宿萼或粗短果柄。內(nèi)表面黃色或紅棕色,有種子脫落后的凹窩,呈網(wǎng)狀隆起。質(zhì)硬而脆,斷面黃色,略顯顆粒狀。氣微,味苦澀。
以皮厚、棕紅色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果皮橫切面:外果皮為一列表皮細胞,排列較緊密,外被角質(zhì)層。中果皮較厚,薄壁細胞內(nèi)含淀粉粒及草酸鈣簇晶或方晶;石細胞單個散在,類圓形,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少數(shù)分枝狀,壁較厚,胞腔大具紋孔;維管束散在。內(nèi)果皮薄壁細胞較小,亦含淀粉粒及草酸鈣簇晶或方晶;石細胞較小。
粉末特征:黃綠色。①石細胞無色、淡黃色或黃棕色。類圓形、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有的短分枝,枝端圓鈍或膨大,有的邊緣呈波狀,直徑25-121μm,長至μm,長至238μm,壁厚5-46μm,層紋明顯,孔溝有分叉,有的含棕色物。②草酸鈣簇晶直徑3-27μm,棱角較寬;方晶直徑3-15μm。③果皮表皮細胞斷面觀呈類言形,外壁稍厚,角質(zhì)層厚10-17μm;表面觀呈圓多角形,角質(zhì)層表面呈顆粒性。④導管主要為螺紋導管,直徑約4μm;另有網(wǎng)紋導管,直徑至25μm。⑤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3-7μm;復粒由2-3分粒組成。⑥棕色塊形狀不規(guī)則。

【化學成份】
果皮含鞣質(zhì)(tannin)10.4%,蠟(wax)0.8%,樹脂肪(resin)4.5%,甘露醇(D-mannitol)1.8%,粘液質(zhì)(mucilage)0.6%,沒食子酸(galic acid)4.0%,蘋果酸(amlic acid)、果膠(pectin)和草酸鈣(calcium oxalate)4.0%,樹膠(gum)3.2%,菊糖(inulin)1.0%,非結(jié)晶糖2.7%[1]。從鞣質(zhì)中分得:石榴皮苦素(granatin)A、B[2],石榴皮鞣質(zhì)(punicalin),2,3-O-連二沒食子酰石榴皮鞣質(zhì)(punicalagin)[3]。果皮還含反油酸(elaidic aicd)[4],異槲皮甙(isoquercetrin)[5],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矢車菊素-3,5-二葡萄糖(cyanindin-3,-5-diglucosede),啼紋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啼紋天竺素-3,5-二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5-diglucoside)[6]。又從果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四聚沒食子酸(tetrameric gallic acid),有抑制碳酸脫氫酶的活性[7]。
果皮、莖皮、樹皮均含生物堿,已分離出:石榴皮堿(pel-letierine,punicine),異石榴皮堿(isopelletierine),偽石榴皮堿(pseudopelletierine),N-甲基異石榴皮堿(N-methy lisopelletie-rine)[8,9]等。又從樹皮所含鞣質(zhì)中分離出:石榴皮鞣質(zhì),2,3-O-連二沒食子酰石榴皮鞣質(zhì),2-O-沒食子酰-4,6-(s,s)并沒食子酸連二沒食子酰-D-葡萄糖[2-O-galloyl-4,6)s,s)-gallgyl-D-glu-cose],2,3-(s)-六羥基聯(lián)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2,3-(s)-hexahy-droxydiphenoyl-D-葡萄糖[6-O-galloyl-2,3-(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se],長A、B、C、D,石榴皮葡萄糖酸(punigluconin),木麻黃鞣質(zhì)(cacortein),木麻黃鞣寧(casuarinin_[11]。

【藥理作用】
1.驅(qū)蟲:石榴皮堿對絳蟲有很強的殺滅力,能作用于蟲的肌肉,使其陷入持續(xù)收縮。鹽酸石榴堿1:10000濃度,于5-10分鐘后即殺死絳蟲。臨床證明生物堿與鞣酸結(jié)合者驅(qū)蟲效果較好,這是因為鞣質(zhì)能使生物堿變成難溶而難吸收的化合物,從而可以充分地對腸寄生蟲子發(fā)揮作用。
2.抗菌: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2560對白喉桿菌,1:1280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史氏及福氏痢疾桿菌以及變形桿菌等有抑制作用。對霍亂弧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結(jié)核桿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抗真菌: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4對堇色毛癬菌、紅色表皮癬菌、奧杜盎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菌等皮癬真菌等10種皮癬真菌有抑制作用。
4.抗病毒:試驗證明,石榴皮煎劑稀釋到1:10000-1:100000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甲型PR3株)的作用。參見石榴根條。

【毒性】生物堿部分是石榴根皮的主要毒性成分,較原生藥的毒性強25倍,動物中毒后多死于呼吸抑制;對骨骼肌有藜蘆堿,或箭毒樣作用。

【鑒別】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置60℃水浴中加熱10分鐘,趁熱濾過。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試液1滴,立即顯墨綠色。(鞣質(zhì)反應)

【炮制】
1.揀去雜質(zhì),去凈殘留的內(nèi)瓤及子,洗凈,切塊,曬。
2.《雷公炮炙論》:凡使石榴皮、葉、根,勿令犯鐵。若使石榴殼,不計干濕,先用漿水浸一宿,至明漉出,其水如墨汁,方可用。

【性味】味酸;澀;性溫;小毒

【歸經(jīng)】歸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澀腸止瀉;止血;驅(qū)蟲;痢疾;腸風下血;崩漏;帶下;害蟲。主鼻衄;中耳炎;創(chuàng)傷出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紅崩白帶;牙痛;吐血;久瀉;久;便血;脫肛;滑精;崩漏;帶下;蟲積腹痛;疥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研末撒或調(diào)敷。

【注意】《本草從新》:能戀膈成痰,痢積未盡者,服之太早,反為害也。

【附方】黃連湯《備急千金要方》:痢疾;石榴皮散《太平圣惠方》:諸蟲心痛。

【各家論述】
1.《別錄》:療下痢,止漏精。
2.《藥性論》:治筋骨風,腰腳不遂,步行攣急疼痛。主澀腸,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淚下,治漏精。
3.《本草拾遺》:主蛔蟲。煎服。
4.《滇南本草》:治日久水瀉,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膿血,大腸下血。同馬兜鈴煎治小兒疳蟲。并洗膀胱。
5.《本草蒙筌》:理蟲牙。
6.《綱目》:止瀉痢,下血,脫肛,崩中帶下。
7.《生草藥性備要》:治瘤子瘡,洗疝痛。
8.《本草求原》:洗zi疥癩。
9.《科學的民間藥草》:驅(qū)除鉤、絳蟲。

【摘錄】《中華本草》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