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見穿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綱目》
【拼音名】Shí Jiàn Chuān
【別名】月下紅(《蘇州本產(chǎn)藥材》),華鼠尾草、烏沙草、黑面風(fēng)、大發(fā)汗(《廣西中獸醫(yī)藥植》),石打穿、石大川(《全展選編·婦產(chǎn)科》)。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紫參的全草。夏至到處暑間采收。
【原形態(tài)】 紫參,又名:小丹參. 一年生草本,直立或在基部下傾,高20~70厘米。莖單一或分枝,全株被有倒生的短柔毛或長柔毛。葉為完全單葉,或上部為單葉,下部為復(fù)葉;復(fù)葉由3小葉組成,小葉片卵形或披針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臟形或楔形,邊緣有圓鋸齒,下面脈上有短柔毛;單葉為卵形至披針形,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臟形或楔形,邊緣有圓鋸齒或全緣,長13~70毫米,寬8~45毫米,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長1~30毫米。輪傘花序有6花,集成多輪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花序長6噸4厘米;苞片披針形,長于小花梗;花萼鐘狀,長4.5~6毫米,有11條脈紋,外面脈上和喉部均有長柔毛,上唇紫色,全緣,頂端有3短尖,兩側(cè)有狹翅,下唇有2齒;花冠紫色,長10毫米,外面有長柔毛,冠筒內(nèi)面基部有毛環(huán),上唇倒心形,先端凹,長3.5毫米,寬3.3毫米,下唇長5毫米,寬7毫米,有3裂片;雄蕊著生于下唇的基部,花絲短,花藥1室。小堅果橢圓狀卵形,褐色,光滑;ㄆ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長在路邊、山坡上。分布華東、湖北、四川、廣西、廣東、湖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全草含甾醇、三萜成分、氨基酸。根含水蘇糖。
【性味】《蘇州本產(chǎn)藥材》:苦辛,平。
【功能主治】 治噎膈,痰喘,肝炎,赤白帶,癰腫,瘰疬。 ①《綱目》:主骨痛,大風(fēng),癰腫。 ②《蘇州本產(chǎn)藥材》:治噎膈,痰飲氣喘。 ③《江蘇藥材志》:治瘰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搗汁和服。
【臨床應(yīng)用】 ①治療急、慢性肝炎 取紫參2兩,或加糯米稻草1兩,水煎兩次,煎液合并加紅糖半兩,兩次分服(兒童減半)。治療205例,治愈150例,進步33例,無效22例。其中急性169例,治愈126例,平均治愈日數(shù)36天;慢性36例,治愈24例。 ②治療赤白帶下 取石打穿2兩,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5~7天。治療800多例,有效率80%。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