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參娃兒藤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Rén Shēn Wá ér Ténɡ
【英文名】root of Kerr Tylophora
【別名】土人參、土牛膝、山豆根、藤了刁竹、三十六根參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人參娃兒藤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ylophora kerrii craib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柔弱攀援小灌木。段根叢生;除花外,全株無毛。葉對生,薄膜質(zhì);葉柄長約3mm;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5-7.5cm,寬4-11m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側(cè)脈4-6對,不甚明顯。傘戽狀聚傘花序腋外生;小苞片小,卵形,有緣毛;花小,白色;花萼5,裂片三角形,有邊毛,花萼內(nèi)面基部有5個腺體;花冠輻狀,外面無毛,內(nèi)面具疏柔毛,裂片長圓形,副花冠裂片卵形,隆腫成凸圓狀;花藥先端具圓形膜片;花粉塊每室1個,圓球狀,花粉塊柄平展:子房卵圓狀,無毛,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柱頭盤狀五有形,先端有細(xì)尖頭。蓇葖果單生,線狀披針形,長達1cm,直徑約1cm,灰褐色,光滑。種子長圓形,有邊緣,先端具長約2.8cm的黃白色種毛;ㄆ5-8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草地、山谷、溪旁、密蔭灌木叢下。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福建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含牡丹酚(paco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對-羥基苯乙酮(ρ-hydroxyacetophenoon)、人參娃兒藤萜烯醇(ty-lolupenol)A、B[1、2]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歸經(jīng)】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行氣止痛。主兩目視物昏花;脘腹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治療眼球玻璃體混濁,并治胃腹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