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鵲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別錄》
【拼音名】Què
【別名】干鵲(《西京雜記》),神女(崔豹《古今注》),飛駁鳥(陶弘景)。
【來源】為鴉科動物喜鵲的肉。
【原形態(tài)】 喜鵲(《食經(jīng)》) 體長約45厘米。嘴尖、黑色。虹膜黑褐色。頭、頸、背部中央、尾上覆羽等均黑色,后頭及后頸稍映紫輝,背部稍沾藍(lán)綠色;腰部有一塊灰白斑;肩羽潔白。初級飛羽外翈及羽端黑色而顯藍(lán)綠色光輝,內(nèi)翈除先端外,均潔白;次級和三級飛羽均黑色,外翈的邊緣具有深藍(lán)及藍(lán)綠色的亮輝。尾長,尾羽黑色而有深綠色反光,末段有紅紫色和深藍(lán)綠色的寬帶。頦、喉、胸、下腹中央、肛周、覆腿羽等均黑色,喉部羽干灰白色。下體余部潔白。腳及爪均黑色。 棲息于庭院、原野和山區(qū)。食物主要為各種昆蟲及其幼蟲,兼吃落花生、玉米、豆類及漿果等。
【生境分布】分布我國大部地區(qū)。
【性味】 甘,寒。 ①《別錄》:甘,寒,無毒。 ②《日華子本草》:涼。 ③《醫(yī)林纂要》:甘,平。
【歸經(jīng)】《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太陽、陽明經(jīng)。
【功能主治】 除熱,消結(jié),通淋。止渴。治石淋,胸膈疹結(jié)。消渴,鼻衄。 ①《別錄》:雄鵲肉治石淋,消結(jié)熱,可燒作灰。 ②《日華子本草》:主消渴疾。 ③《本草圖經(jīng)》:主風(fēng),大小腸澀,四肢煩熱,胸膈痰結(jié)。 ④《醫(yī)林纂要》:止鼻衄。衄病時作者,以鵲肉作羹食。 ⑤《陸川本草》:治身癢。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