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刀豆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Dāo Dòu
【別名】挾劍豆、野刀板藤、葛豆、刀壩豆、大刀豆、刀豆角、刀鞘豆
【來源】為豆科刀豆屬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以種子、果殼及根入藥。秋季采集,分別曬干備用或鮮用。
【原形態(tài)】纏繞草質藤本,長達數米。三出復葉互生,葉柄長8~15厘米,小葉柄長約1厘米;小葉寬卵形,長8~20厘米,寬5~1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兩面無毛,側生小葉偏斜。夏季開淡紅色或淡紫色蝶形花,總狀花序腋生,花疏,生于花序軸隆起的節(jié)上;萼二唇形,上唇大,2裂,下唇3齒,卵形;旗瓣近圓形,大于其它瓣;雄蕊10,二體;子房有疏長硬毛。莢果極長,窄長長方形,略彎曲,長15~30厘米,先端有鉤狀短喙,邊緣有明顯凸出的隆脊;種子腎形,紅色或褐色,長約3.5厘米,種臍和種子幾等長。
【生境分布】生于氣候較暖的地區(qū)。我國熱帶地區(qū)有栽培或野生,長江以南也間有栽培。
【化學成份】未成熟的種子含赤霉素A21即刀豆赤霉素I(canavalia gibberellin A21,C19H22O7)、赤霉素A22即刀豆赤霉素II(canavalia gibberellin A22,C19H22O6)。此外,并含蛋白質及游離胺基酸刀豆氨酸(canavanine)。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 種子:溫中降逆,補腎。用于虛寒呃逆,腎虛,腰痛,胃痛。 果殼:通經活血,止瀉。用于腰痛,久痢,閉經。 根: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損傷,腰痛。
【用法用量】種子1.5~3錢。果殼及根1~2兩。
【備注】 同屬植物洋刀豆Canavalia ensiformis DC.與刀豆的主要區(qū)別為直立草本,小葉較小,長方卵形至橢圓形,長10厘米以下,莢果較短,長約10厘米,種臍為種子的1/2長。在四川也入藥,效用相似。 本植物含刀豆酸(canaline,為α-氨基-γ-氨氧基丁酸α-amino-γ-aminooxy-butyric acid)。此外,尚含有本通尼堿(betonicine即achillein,C7H13O3N及刀豆堿(caneine,C12H24O3N3)。種子含刀豆氨酸(canavanine,C5H12O3N4)、去氨基刀豆氨酸(desaminocanavanine,C5H9O3N3)及胡蘆巴堿(trigonellinc,C7H7O2N)。 藥理作用:1、抗腫瘤作用:刀豆酸A(canavaline A)對于用病毒或化學致癌劑處理后而得的變形病毒的毒性大于對正常細胞的毒性(可凝集由各種致癌劑所引起的變形細胞)。2、經胰蛋白處理后之刀豆酸A還能使腫瘤細胞(變形后之小鼠纖維母細胞)重新恢復到正常細胞的生長狀態(tài),但經胰蛋白處理后之刀豆酸A對正常細胞也有凝聚作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