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筆筒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草木便方》
【拼音名】Bí Tǒnɡ Cǎo
【英文名】Herb of Ramose Scouring Rush
【別名】通氣草、眉毛草、土木賊、節(jié)節(jié)菜、接骨草、銼刀草、木賊草、土麻黃、筆頭草、野麻黃、銼草、蝦蟆竹、鎖眉草、草麻黃、節(jié)骨草、鑊蓋草、接管草、擦草、磨石草、筆管草、四角田槐、野木賊、駁節(jié)草、空心草、接骨筒、麻蒿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賊科植物節(jié)節(jié)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ippochaete ramosissima.(Desf.)Boerner[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采收和儲藏:夏、秋采挖,洗凈,鮮用或晾通風處陰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莖黑褐色,生少數黃色須根。莖直立,單生或叢生,高達70cm,徑1-2mm,灰綠色,肋棱6-20條,粗糙,有小疣狀突起1列;溝中氣孔線1-4列;中部以下多分枝,分枝常具2-5小枝。葉輪生,退化連接成筒狀鞘,似漏斗狀,亦具棱;鞘口隨棱紋分裂成長尖三角形的裂齒,齒短,外面中心部分及基部黑褐色,先端及緣漸成膜質,常脫落。孢子囊穗緊密,矩圓形,無柄,長約0.5-2cm,有小尖頭,頂生,孢子同型,具2條絲狀彈絲,十字形著生,繞于孢子上,遇水彈開,以便繁殖。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路旁、山坡草叢、溪邊、池沼邊等地。 資源分布:廣布全國各地。
【性狀】性狀鑒別 莖灰綠色,基部多分枝,長短不等,直徑1-2mm,中部以下節(jié)處有2-5個小枝,表面粗糙,有肋棱6-20條,棱上有1列小疣狀突起。葉鞘筒似漏斗狀,長為直徑的2倍,葉鞘背上無棱脊,先端有尖三角形裂齒,黑色,邊緣膜質,常脫落。質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小孔洞。氣微,味淡微澀。
【化學成份】全草含煙堿(nicotine),犬問荊堿(palustrine),山柰酚-3-槐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7-glucosid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谷甾醇,豆甾醇。
【藥理作用】豬皮下注射南非洲產筆筒草綠色部分的醇浸劑可引起驚厥和死亡。
【性味】甘;苦;平;無毒;微寒
【歸經】心;肝;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止血;利尿通淋;。主風熱感冒;咳嗽;目赤腫痛;云翳;鼻衄;尿血;腸風下血;淋證;黃疸;帶下;骨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附方】①治火眼:筆筒草、金錢草、四葉草、珍珠草、谷精草各五錢。煎水內服。(《重慶草藥》)②治眼霧:筆筒草,煎水洗并內服。(《重慶草藥》)③治急淋:節(jié)節(jié)草一兩,冰糖半兩。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④治腸風下血,赤白帶下,跌打損傷:節(jié)節(jié)草二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⑤治遷延型傳染性肝炎:節(jié)節(jié)草、絡石藤、川楝子各三錢,黃梔根、香茶菜各四錢。水煎服。⑥治血尿:節(jié)節(jié)草、羊蹄、鱧腸各五錢,檵木花一兩,白茅根四兩。水煎服。⑦治腎盂腎炎:節(jié)節(jié)草、一包針、車前草、馬蹄金各五錢,黃毛耳草、活血丹各一兩。水煎服。(⑤-⑦方均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⑧治瘧疾:節(jié)節(jié)草一錢。水煎服,或搗爛敷大椎穴。(《湖南藥物志》)⑨治跌打骨折:整復后,用鮮節(jié)節(jié)草一握,調紅糖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各家論述】 1.《草木便方》:通氣,明目,利九竅,治跌傷,消積滯,止嗽化痰。 2.《分類草藥性》:男子平胃火,婦人補血氣。 3.《天寶本草》:治赤白云翳,去風,清火,除濕,通淋。 4.《福建民間草藥》:明目,益志,清熱,利尿。 5.《四川中藥志》:清心火,去潮熱,散云翳。治暴發(fā)火眼,澀痛,溢淚及目赤腫痛,并療鼻血。 6.《湖南藥物志》:治婦女血崩,筋骨痛,火牙痛。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