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壁虎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毒V目》:守宮,善捕蝎蠅,故得虎名。處處人家墻壁有之,狀如蛇醫(yī)而灰黑色,扁首長頸,綱鱗四足,長者六、七寸,亦不聞噬人。
【拼音名】Bì Hǔ
【英文名】Gecko House Lizard
【別名】守宮、蝘、蜒、蝎虎、壁宮、辟宮子、地塘蟲、天龍、爬壁虎
【來源】 藥材基源:為壁虎科動物無蹼壁虎、多疣壁虎、蹼趾壁虎等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Gekko swinhonis Guenther2.Gekko japonicus (Dumeril et Bibron)3.Gekko subpalmatus Guenther 采收和儲藏:夏秋兩季捕捉,捕后將完整壁虎除去內臟,擦凈,用竹片撐開,使其全體扁平順直,曬干或烘干。
【原形態(tài)】 1.無蹼壁虎,全長12cm左右,體尾幾等長。頭扁寬;吻斜扁,吻鱗達鼻孔,其后方有3枚較大的鱗片;鼻孔近吻端;耳孔小,卵圓形;上唇鱗9-12枚,頦片2對,外側1對較小,頭體背面覆以細鱗,背部疣鱗交錯排列成12-14縱行,胸、腹部鱗片較大,覆瓦狀排列;尾背面鱗片排列略成環(huán)狀,。尾腹面中央有一縱排寬扁的鱗片。指、趾膨大,指、趾間無蹼跡,具單行指、趾間無蹼跡,具單行指、趾下瓣,第1指、趾發(fā)育正常,無爪,其余均具爪。雄性尾基贅疣顯著,肛前窩6-8個。背面灰棕色,軀干背面常有5-6條深色橫紋;四肢及尾部也有深色橫紋。 2.多疣壁虎,全長約10cm,身體扁平,頭大,略呈三角形,吻長,約為眼徑的2倍,眼無活動性眼瞼,瞳孔橢圓形,眼球覆有透明薄膜,鼓膜明顯,上下頜長有細齒,舌形寬厚,頂端凹入,富有粘性,能在捕食昆蟲時驟然突出粘取。中肢短,各具5趾,末端膨大,指間張有微蹼,除拇指外,均有鉤爪,趾底具單行褶襞皮瓣,有除空氣之功能,借此攀附于光滑的平面上爬行。尾尖長,約占體長的2/3,基部圓筒狀,往后則呈平扁形而逐漸尖細。北海和背上覆有顆粒狀細鱗,體側和枕部雜有大形的結節(jié),頦下鱗25對;胸腹鱗大,呈覆瓦狀排列,尾鱗排成整齊的橫環(huán)形,腹面中段有1條橫列的長鱗。背部褐灰色而有黑斑或5條隱晦的條紋,下唇鱗和腹面白色,散有小形黑點。尾上有黑色橫紋9條。 3.蹼趾壁虎,全長10-45cm。吻斜扁,吻長明顯大于眼徑和眼至耳孔間的距離;吻鱗長方形,寬為其高的2倍,上緣與鼻間鱗、鼻孔相接,鼻孔圓形,近吻端,位于吻鱗、第1上唇鱗、鼻鱗之間;兩上鼻鱗之間被1片小鱗隔開,個別的有2片小鱗相隔開;上唇鱗8-11片,下唇鱗8-11片,頦鱗三角形,頦片3-5對,大多數(shù)個體,大小很不一致,排列也不對稱;眼大,瞳孔垂直橢圓形,顳部鼓起,耳孔明顯,呈卵圓形,鼓膜內陷。頭、軀干和四肢背面均被粒鱗而無疣鱗,喉部被以粒鱗,體腹面鱗片呈覆瓦狀排列;趾成瓣狀,趾間具蹼,第1趾無爪,具單行趾下瓣;尾略縱扁,背面被覆瓦狀鱗片,腹面有1列橫向擴大的鱗片,雄性具7-11個肛前窩,尾基部膨大,每側有1個大疣鱗。體背灰褐色,軀干背面有6-10條淺色不規(guī)則橫斑,尾背有9-12個淺色環(huán)狀橫斑;腹面白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棲于壁間、檐下等隱僻處,夜間活動,捕食昆蟲。 2.棲于樹洞、石下或房屋的縫隙中夜出覓食。 3.生活地、在丘陵地區(qū)巖石縫隙或石塊下,夜間活動,以昆蟲為食。 資源分布:1.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浙江、河南。 2.分布于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3.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栽培】自然繁殖
【性狀】性狀鑒別,呈干癟、屈曲狀,頭呈卵圓形,尾多殘缺不全,背部黑色,腹部黃褐色質脆,易折斷。氣腥。
【化學成份】 多疣壁虛含鋁、鐵、鈣、鎂、鋇、鈹、鎘、鈷、鉻、銅、錳、鎳、鉛、磷、鍶、鋅、鋯等17種元素。 此外,壁虎含脂肪油10.5%,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天冬氨酸(alpartic acid),精氨酸(arginine),絲氨酸(serine),纈氨酸(valine),蘇氨酸(thre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組氨酸(histidine0等14種氨基酸,無機元素以鈉為主,其次是鉀、磷、鈣、鎂、鐵、硅、鋁、鈦、鉻、錳、鉛、鋇、銅、鋯、銀、鍶、錫等18種元素。
【藥理作用】壁虎組織液:壁虎制成浸出液注射劑治療某些慢性病,對于神經衰弱,腸胃疾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炮制】凈制:除去灰土,勿使尾部脫落。切制:竹片插在嘴巴下方提起,用文火烤干即可。
【性味】味咸;性寒;小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定驚;解毒散結。主歷節(jié)風痛;四肢不遂;驚癇;破傷風,癰疬;癘風;風癬;噎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g;研末,每次1-2g;亦可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陰虛血少,津傷便秘者慎服。
【附方】①治癱瘓,手足走痛不止(非病匆用):御米殼(蜜炒)一錢,陳皮五錢,壁虎(炙黃)、乳香、沒藥、甘草各二錢五分。上為末。每服三錢,煎服。(《醫(yī)學)E傳》如神救苫散)②治歷節(jié)風,疼痛不可忍:臍罐(濕紙裹偶熟,研)三枚,壁虎(研)三枚,地龍(去泥,研)五條,乳香一分(研),草各頭三枚(生,去皮),木香半兩,躇香(研)一錢,龍腦(研)半錢。上八味,將草烏頭、木香搗羅為末,合研勻,為丸,如干人少酒煮面糊眾口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臨臥乳香酒下。(《圣濟總錄》孺香丸)③治破傷風,如角弓反張,筋泳拘急,口噪:辟宮子—LJ墳(微炙),天南星一兩(炮裂),膩粉一兩,白附子一兩(炮裂)、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研下七丸,以汗出為效,未汗再服。(《圣惠方》)④治久年驚滴中巴血不足:守宮一兩,珍珠、康喬、片腦各一字(研細)。上將守宮一個,以鐵鈴鈴定,剪去四足,連血細研,入珍珠、膀香、片腦備一字許,研綱,薄荷湯調作一服、先須用奪命散,逐下痰涎,或用吐法,次服此藥。(《齋效良方》守官督)⑤治心虛驚洞:褐色壁虎一枚。連血研爛,入朱砂、兩香少許,薄荷湯調服。繼服二陳湯。(《仁齋直指方》)⑥治病風:蝎虎一條(焙干),大蠶砂五升(篩凈,水淘二遍,曬干),白面四斤或五斤,拌蠶砂為絡素,曬干。上為末.每服一、二含,熬柏葉湯調服,食前,日三服,(《衛(wèi)生寶鑒》核風散)⑦治瘰癘初起:壁虎一枚,焰研。每日服中分,酒服、(《青囊雜篡》)⑧治癰瘡大痛:蟹虎焙干研末,油調敷之、(《醫(yī)方摘要》)⑨治反胃膈氣:地搪蟲七個(砂鍋炒焦),木香、人參、朱砂各—錢半,乳香—錢。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湯下,早晚各一服。(《摘元方》)
【各家論述】 1.《綱目》:守宮,舊云不入藥用,近時方術多用之。楊任齋言,驚洞皆心血不足,其血與心血相類,故治驚瘋,取其血以補心,其說近似而實不然。蓋守富食煽蛋,賜雖乃治風要藥,故守富所治風痙、驚癇請病,亦猶蜈、蝎之性能透經給也。見入血分,故又治血病瘡瘍。守宮祛風,石龍利水,功用自別,不可不知。治中風癱瘓,手足不舉或癘節(jié)風痛,及風痰驚癇,小兒疳痢,血積成痞,厲風瘰癘;療蝎螫。 2.《四川中藥志》:驅風,破血積包塊,治腫瘤。
【臨床應用】 1.治療神經衰弱: 取壁虎剔除腸雜,用2%氯胺浸洗3分鐘后,在2-4℃下冷藏7晝夜,研成肉泥,加入蒸餾水(1∶5-1∶10),置室溫下浸債3-8小時,然后煮沸5分鐘(急火),過濾后分裝小瓶,再煮沸消毒2分鐘。溶液顏色澄黃,比重 L006, pH4.0,行皮下'或肌肉注射。一般每一療程為60-80ml,約分30次注射完畢,先從0.3ml開始,逐漸增加為0.5,0.7,1.0,l.5,2.0,2.5,3.0ml,以加到患者恰能忍耐為度。一廳程完畢后,休息3局,可再繼續(xù)第二個療程,用員可自lml開始。18歲以上用成人量,小孩按年齡的減。用藥后患者睡眠可明顯改善,食欲增加。此藥用于骨折病人,能促進召瘋生長,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病人能減輕疼痛。其他如肺結核、淋巴結結核、皮膚病、眼病等也有一定療效。臨床常根據不同病癥配合其他藥物應用。 2.治療凜病:將壁虎焰干研末,裝人膠囊。每天3次,每次3粒,用黃酒送服。巳漬的可用壁虎干燥粉,摻于創(chuàng)口上,外以普通膏藥貼敷。臨床治療女例(3例末潰, 1例已潰),均獲治愈。 3.治療食道癌:每日用壁虎1條和米適量炒至焦黃,研成細粉,分2-3次以少量黃酒調服。治療全例,臨床癥狀均消失。鋇餐造影復查,l例食道下段狹窄消失,但邊緣仍欠整齊;1例食道下段狹窄較前為輕;1例見癌灶消失;1例食道中段仍然狹窄,但脫落細胞檢查陰性。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