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棕櫚科常綠喬木植物棕榔 Areca catechu L.的成熟種子。主產(chǎn)于海南島、福建、云南、廣西、臺灣等地。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實,用水煮后,干燥,剝?nèi)ス,取出種子,曬干。浸透切片或搗碎用。
【性味歸經(jīng)】苦、辛,溫。歸胃、大腸經(jīng)。
【功效】驅(qū)蟲消積,行氣利水。
【應(yīng)用】
1.用于多種腸道寄生蟲病。本品對絳蟲、鉤蟲、蛔蟲、繞蟲、姜片蟲等多種寄生蟲,均有驅(qū)殺作用。其中對絳蟲證療效最佳,常單用或與南瓜子同用取效。用治蛔蟲、蟯蟲證,多與使君子、苦楝皮同用;用治姜片蟲,可與烏梅、甘草配伍。
近年臨床報導(dǎo),檳椰與南瓜子合用治療絳蟲病、檳榔水煮液治療腸道鞭毛蟲病、檳榔配伍牽牛子制成片劑,治療姜片蟲病,皆獲較好療效。
2,用于食積氣滯,瀉痢后重。檳榔味苦、入胃腸,功擅行胃腸之氣,消積導(dǎo)滯,故用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及痢疾里急后重等癥。常與木香、青皮、大黃等同用,如木香檳榔丸。
3.用于水腫、腳氣腫痛。本品又有行氣利水之功。用治水腫實證,二便不通,常與商陸、澤瀉、木通等配伍,加疏鑿飲子;用治寒濕腳氣腫痛,常與木瓜、吳茱萸、橘皮等配伍,如雞鳴散。
此外,亦用治瘧疾寒熱久發(fā)不止,檳榔有截瘧作用,每與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瘧七寶飲。
【用法用量】煎服,6~15g。單用驅(qū)殺絳蟲、姜片蟲時,可用60~120g。
【使用注意】脾虛便溏或氣虛下陷者忌用。
【備述】
1.《別錄》:“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殺三蟲伏尸,療寸白!
《藥性論》:“宜利五臟六腑壅滯,破堅滿氣,下水腫,治心痛,風(fēng)血積聚!薄侗静菥V目》:“治瀉痢后重,心腹諸痛,大小便氣秘,痰氣喘急。療諸瘧,御瘴癘。”
2.本品含檳榔堿、檳榔次堿及去甲基檳榔堿等生物堿,以及縮合鞣質(zhì)、脂肪油、檳榔紅色素、淀粉、樹脂等。檳榔堿對豬絳蟲有較強的驅(qū)蟲作用;能麻痹全蟲體;對牛絳蟲則僅能麻痹頭部和未成熟節(jié)片。對蟯蟲、蛔蟲、鉤蟲、鞭蟲、姜片蟲等亦有驅(qū)殺作用,對血吸蟲的感染有一定的預(yù)防效果。水浸液對皮膚真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檳榔堿有擬膽堿作用,興奮膽堿受體,促進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腸蠕動,減慢心率,降低血壓,滴眼可使瞳孔縮小。
|